网上买东西经常遇到实物和描述不符的情况,直播间里又总有人喊价格最低,这些问题确实让买东西的人很烦心。幸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了行动,为我们买东西提供了保护。
消费乱象丛生
如今网络购物很普遍,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弊端。网上的商品常常与宣传不符,买家收到时发现实物和图片描述相去甚远。直播平台上,主播往往高喊价格极低,但实际交易时未必真的划算。例如,有人网购衣服,到手后却发现面料、色调和大小都跟预期不一样,这大大降低了买东西的满意度。
监管紧急出手
五一假期消费高峰到来之前,市市场监管局开始采取行动。昨天,他们邀请了京东、抖音、美团、小米、多点等十家平台企业,举行了全市重点平台企业工作指导会议。会议公布了针对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不合理经营行为的十项规范措施,为消费者构建了更严密的网络销售“保护屏障”。
政策重点明确
中央和地方的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消费的方案,要求对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中的“全网最低价”等不恰当的商业做法进行约束。本市出台了十条具体办法,主要目的是整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骗的现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大力度检查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以及“货不对板”这类情况,并要求商家严格遵守价格公开的原则。
价格乱象治理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强监管力度,要求商户准确标注价格,不能使用不实标价误导顾客,以防止不合规的价格活动;同时,将依照法规打击未按规定明示价格、价格作假等违规行为,例如个别商户通过虚高定价后再行优惠来招揽顾客,此类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理。
保护消费权益
价格不是唯一关注点,大数据恶意定价和强制捆绑销售也被监管包括在内。执法机构将重点打击大数据恶意定价这类违规行为,不允许平台暗中设置默认选项、强行组合售卖。近期,市场监管单位会同市委网信部门等,对京东展开算法审查,同时整理核实民众投诉信息,并实地检查了去哪儿网等几家企业。
持续严格监管
市市场监管机构还会进一步排查投诉举报信息,对凭借数据优势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绝不姑息,发现一起就严厉查处一起。只有不断加固数字市场公正的防线,才能够真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消费者在遭遇网络购物纠纷时会主动提出申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