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交易市场的灰色地带
近些年,二手账号买卖偷偷发展起来,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平台上的老账号变得很受欢迎,不过这些交易中潜藏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隐忧,却很少有人关注。
老号交易的供需逻辑
现在很多人需要购买账号来开展业务,而其他人则想通过买账号来规避平台对新手账号的种种限制,比如,用微信的旧号可以防止因为频繁加好友而被系统限制,用抖音的老号也更容易得到系统的关注和推荐。
不过,这类买卖多数时候缺少官方的监督。卖家声称账户可以“实名解除绑定”,但在实际过程中,买家有可能遭遇账户被原持有人重新获取或被平台封停的情况。有些交易里还混杂着盗用账号再卖掉的情况,买家或许会无意间卷入赃物的处理流程。
出租账号的隐患
账号出借属于一种不正规的经营活动。借用者多数是为了短期推广或制造虚假数据,但这类行为违背了平台的使用规范。比如微信就规定账号必须由注册人本人操作,一旦出借就可能面临账号被永久冻结的风险。
租来的账号极有可能被用到骗钱或者洗钱上。2022年,浙江警方就查获过一起诈骗案,涉案人员是通过租微信账号来作案的,提供账号的人也被当作同谋,结果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执业证书挂靠的乱象
医师资格证明被借用的情形,跟账号买卖差不多,都处在合法与非法的模糊地带。某些单位利用“每年赚取两万元”“可减免税金三千六百元”的说法,诱使持证医生将资质出借,但实际上是制造虚假的雇佣关系,这明显是违规行为。
根据《医师法》的条款,医生开展工作时需要办理注册手续,且注册信息必须与其所在的工作机构相符。一旦发现借用证书的行为,持证人有可能会被收回执业许可。2023年,广东省某家医疗机构因使用借用来的医师资质被处以五十万元罚款,相关医生也被暂时停止了工作权利。
政策与现实的矛盾
医师开设诊所虽受政策支持,不过审批程序颇为繁琐,费用也相当大,使得一些从医人员转而寻找挂靠的便捷途径。比如,要成立个人诊所,必须符合场所、器械等方面的硬性标准,而通过挂靠,仅需提交相关资质证明,短期内就能获得更优厚的回报。
账号交易方面,也显现出类似的冲突现象。平台为了整治不法行为,对新增账号施加了诸多约束,然而公司推广业务需求非常强劲,结果导致出现了一些规避规定的变通渠道。
风险远大于收益
账号买卖和证书挂靠这两种行为,人们常常对可能出现的麻烦考虑不足。账号交易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引发法律上的麻烦。证书挂靠则有可能毁掉个人的职业前途。2021年,有位在电商平台售卖实名账号的商家,最终因为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有执业资格的医生,表面上看,把诊室委托给别人管理能赚不少钱,可万一出了医疗差错,受委托的人要负全部责任,赔的钱,很可能比赚到的钱多得多。
如何规范灰色市场?
强化管理是根本办法。平台要借助技术手段找出不正常账号,卫生部门要简化合规诊所的申请程序,以此降低挂靠需求。同时,对大众进行教育也很重要,帮助更多人了解参与不正当行为的法律后果。
你是否曾见识过某些见不得光的行为?它们有什么潜在的危害?又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欢迎大家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