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网发文《变味的“博主探店”:给钱就夸上天》,关注探店博主“虚假拔草”“恶意差评”“吃霸王餐”等现象。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热爱分享小吃、景点等相关内容的网民变身“探店博主”,活跃于各大平台,卖力推荐各类小吃、景点等,吸引其他网友通过其探店作品找寻好去处。
探店博主推动消费发展,发布内容方式多样
打开小红书、微博、抖音、大众点评等平台,“探店”相关内容比比皆是。据相关新闻报导,某博主为某贡茶品牌在抖音平台做探店直播曾创下单场支付315万的战绩,且探店作品中常带有“优惠券”等福利,较受网友关注。此外,探店博主的介入为商家降低了流量与销量,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订单量环比下降965%,共有1235万名探店达人发布超11亿条拔草视频,为店家创收295亿元。
巨量引擎平台数据显示,“探店达人”搜索指数在“五一长假”期间增高。于4月24日达到峰值。可见“探店达人”对网友们选择去处时起到一定“指引”作用。
图:近一个月“探店达人”搜索指数
图源:巨量引擎
此外,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探店博主在不同平台发布的内容方式及风格各异。小红书等平台上探店内容主要以图文方式发布,内容多为精致咖啡馆、文艺展览等适宜照相的地点推荐;微博等实时类社交平台主要以图片plog为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发表小吃探店的视频vlog和直播为主。
图:短视频探店博主发布内容
图源:公开平台
探店博主产生产业链,部分探店博主屡相撞
在探店博主成长的同时,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探店”的生产方式趋向“套路化”“流水线化”,催生出越来越多的雷同内容,与最初的“体验”和“分享”背道而驰。还出现部份探店博主以“探店引流”为托词吃霸王餐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缘由主要有三点。
一是“探店”行业产生了“刷好评”产业链。相关媒体专访酒店老总,其坦承在开店初便已联系好了探店达人,正式营业后还花大价格请了重量级“网红”探店。目前“探店博主”背后已有专门公司组织并攫取店家费用。
二是部份探店博主缺乏常识与公德心。部分探店博主或因店家“佣金”高等诱因虚假宣传,推荐地点让网友“踩雷”。此外还有媒体曾曝出探店博主诱导消费者消费。更有探店博主以粉丝多为吃“霸王餐”的通行证。
三或因探店博主花期不长,更新换代极快,所以有部份博主为了捞快钱竭泽而渔。相关行业专家表示,探店博主在2012年自媒体盛行后仍然存在,但期间脚部博主换了一批又一批,并没有常年处于腿部的探店博主。
探店博主屡相撞引起了网友们的指责,曾有一位评论家写道“本来探店是让你们相信自己的观察是有价值的、客观的。但是被拉拢的探店博主还可信吗?相信探店博主的消费者受骗了以后如何办?”
警惕探店博主变“探钱”
“探店顽疾诱人眼,唯有诚恳得人心”。网友们之所以相信探店视频,首先是基于诚恳和信任,若店家与探店主播借助网友的信任侵吞消费,此种经营模式就难以为继了。针对探店博主屡相撞现象,人民数据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思索:
一是建议店主多将注意力置于经营质量上,避免只靠探店获得声量,造成虚假营销。有媒体曾发布评论称“真实才对味道”。
二是建议探店博主提高责任心,从内容质量出发吸粉,而非用噱头引流。曾有相关媒体发布评论称“作为第三方测评,探店联接了消费者和实体店家,如果才能做到客观真实,就可以帮助消费者作出正确选择,助力消费复苏。但若果是反之的话,则会让‘博主探店’飘散气味,一锅‘美味佳肴’也就被熬糊了。”
三是建议平台严把审查关。要划分好博主探店的属性,如果是收钱推广,可以明晰标明为“广告”,既提醒网友合理寻访,也对主播起到监督作用,一旦出现虚假宣传,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