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快手刷粉公众号,抖音刷评论要下载app·

网络 2023-05-01 21:04

(周更)《成功商业启示录》,第327篇原创。扫码加入作者知识星球社区“启示录”阅读更多案例,这里有20万字的贝壳案例详细解读,还有快手17万字,完美日记7万字,抖音11万字,微信红包3.8万字等等原创启示录...

导读:

快手终于赶在视频号爆发之前上市了。

2月5日上市交易首日,较发行价115港元,快手开盘即大涨至338港元,近乎发行价三倍,截止2月20号我们准备这份启示录时,快手市值破1.6万亿港元,超过2000亿美金,这个体量已经是中国互联网前五了。而交易额位列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二的贝壳(2019年交易额为2.1万亿,2020年更是高达3.5万亿,仅次于阿里),市值约757亿美金,刚超过其三分之一多一点。那么我们就好奇了:

到底是是快手太贵还是贝壳太便宜?

第二个,快手究竟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才能撑得起快手这样一个市值的江湖地位?纵观快手演化史,从一个GIF工具演化为目前这样规模的一个庞然大物,简单的用工具、社区、社交、社群、短视频、电商、直播、内容等等标签已经无法描述其全貌,也很难有人能真正的看清其全貌,包括创始人程一笑和宿华。根据第三方数据,快手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直播平台,第二大短视频平台和最大的短视频社区。快手如何从短视频社区逆袭成为直播行业的第一名的呢?

第三个,快手的发展是运气还是必然?

现在人们很容易的就将快手简单的归结到“短视频”领域,但早期的快手仅仅是一个GIF工具,早在大哥抖音出现之前快手做短视频已经三年多了。而PC时代做短视频的更多,例如我们曾经趴着看《士兵突击》的土豆,他的slogan就是“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土豆等视频网站的出现要比快手领先于近十年,而在演化的路上,土豆们都要么消失,要么被并购。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去看快手,除了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看,更要结合团队特点去看,也要结合它的竞争对手们去看,这就涉及到第四个问题。

第四个,快手和抖音究竟有何异同?

都是被冠以“短视频”领域的巨头,快手市值破2000亿,拥有抖音和TikTok的字节跳动市值应该几何?要知道字节最近一次融资的估值也就这个价格。与此同时,抖音,TikTok的出现都远晚于快手,但抖音还是做到了弯道超车,甚至现在的日活是快手的2倍。同样的,字节一度有过收购快手的传闻,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两家也曾有过交集,例如对TikTok的前身Musical.ly收购上两家也曾经同台竞标。那么,是拥有抖音+TikTok的字节被低估,还是快手被高估,再或者快手和抖音究竟有何异同,这种异同是否对其估值有极大的限制或放大?!

第五个,快手为什么着急上市?

抖音的压力?微信视频号的压力?资本退出和融资的压力?还是一切都是计划之中,按计划行事?

第六个,从快手身上我们能看到哪些可以参考/借鉴的商业上通用的洞见?这是我们写这份快手启示录的根本目的。

绝大多数对快手的分析、报道、报告都在讨论其表层的一些东西,例如短视频赛道爆发,怎么抓住机遇,说白了就是怎么做短视频,和公众号火的时候教人做公众号运营,微博火的时候讲微博运营一样,稍有深度的报告会把快手抖音放在一起,加之以用户,渠道,碎片化时间,圈层,故事力,娱乐化和普惠化等等方面进行论述,但都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展开,可以说这样的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一类分析是去跟进快手当下的决策去推断短期某些策略,当然也有将快手产品(更多是浅层的UI)该怎么做的等等。实际上,快手带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么浅,就像我们在《贝壳启示录》中讨论的贝壳的启示,不仅仅是ACN这么简单一样。

要知道媒体的责任在于报道,之后是通过报道吸引更多的流量,因为流量关系到钱袋子。但深度与否和媒体本身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太深的东西它的受众面就会变窄,流量就会萎缩,最后直接影响钱袋子的松紧。这是公众的特性,自然而然的选择进宽门而不入窄门,殊不知窄门一入方得永生。

窄门里面,就装了像快手一样很多成功商业模式它们真正通用且永不过时的智慧。

第七个,快手的底层哲学?

我们所有的启示录,都会提到一个框架叫“本质-阶段-路径”,如果把快手看做媒体,它的本质是什么?如果狭义的定义为短视频,其本质又是什么?如果定义为复杂生态,那么他的底层哲学呢?在搞清楚不同的本质后,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以及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才有机会浮现。无论给快手贴上工具、社区、短视频还是生态的标签,每一个描述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底层哲学,而这一部分哲学在商业世界是通用的。

第八个,快手是完美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演化路径吗?

或者更确切的说,快手尚有哪些不足?只提优点不说不足,似乎也是“中庸”思想在媒体上淋漓尽致的展示,但实际上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典型的,抖音后发先至日活已经是快手的2倍,微信视频号有天然拥有快手不可比拟的庞大用户群与社交关系链,在强敌环伺的今天,快手路在何方?如何撑得起2000亿美金甚至未来更高的市值,在这里是应该有一个大大的疑问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写了“快手启示录”的连载篇,全篇超过17万字,希望快手在更深层的启示对你我都有些许帮助。在本篇,你除了能看到快手带来的底层的启示外,也会看到快手天然的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本身也是最好的启示,包括格局,人才资源储备,组织力,运营力,市场力,提前构建行业基础能力的能力、借助外部力量的能力,向前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向后带领老铁们成功出圈的能力等等。例如格局上,曾经字节、腾讯和快手同台抢购Musical.ly,宿华因为傅盛的附加条件放弃;目前“仓促上市”而不是通过“低空飞行”去抢占更多的市场空间。再例如目前组织和人才方面也备受各方质疑等等,也从侧面说明创始人的格局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还有出圈的问题上,快手在枢纽节点更新、更替的问题频出,但平台“似乎”无能为力等等。

全文包括:

一、快手发展演化史

1、早期的几个关键转型

2、比发展演化史更重要的是暗合的周期

3、竞争对手的成就

4、小结

二、程一笑与宿华的产品哲学

1、基本情况

2、腼腆者的喜欢公式

3、慢哲学

4、普惠思想:系统公平性

5、重新分配注意力VS让五环外的老铁拥有新的注意力

6、创始人的局:格局与局限

三、快手是什么

1、什么是短视频

2、使用场景:金字塔底层的财富

3、被看见的价值

4、快手的本质

5、网络结构的差异

6、快手的最小单元

7、快手在商业五流的位置

8、从企业三大引擎的角度看快手的创新、增长和利润

9、供需连模型看快手

10、从商业效率看快手

四、组织的产品与组织产品(由于微信5万字限制,此部分单独发)

1、RPV的产出

2、熵减 VS 用户体验

五、快手面临的挑战与不足(由于微信5万字限制,此部分单独发)

1、使愿价理清的问题

2、组织问题

3、人才结构问题

4、快手的护城河问题

5、慢带来的问题:强敌环伺时突然加速导致公司各方面的撕裂

6、枢纽节点更替问题

7、过渡分布式的问题也比较典型,就是做不大,很难出圈

8、着急上市与变现,放弃低空飞行拉更大规模的机会

六、附快手融资史(由于微信5万字限制,此部分单独发)

七、快手带来的100个小启示(单独发)

以下是正文:

按照惯例,我们先说说快手的发展史,再说说快手的创始人其人,最后再说业务本身。之后在《快手启示录(二)》,也就是第二篇启示录中,我们会想前面分析贝壳启示录一样,逐步更新更多内容,包括《快手启示录(三)》《快手启示录(四)》...

讨论业务就离不开组织内外两大部分,组织外的表现就是我们今日看到的快手App及其背后庞大的系统,而组织内就是使愿价和组织、人才、OKR等事项,而使愿价与组织、人才等问题都是创始人团队的主观意愿和认知天花板的最直观的呈现。

为了防止过于受限于我个人的认知天花板导致对快手的分析过于片面,我会在每一部分都尽可能多的用理论来佐证,并会将市面上关于快手的正反两面的意见都呈现出来。自然,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该清楚,无论我们调研的多么详尽,首先每个人或团队都存在巨大的认知天花板,我个人也不例外,其次任何人都无法详尽快手的方方面面,能做的是挂一漏万,引起你的启发,留下一份关于快手带给我们在商业或者认知方面的启示目录。

对于启示录和人类智慧精华,我们很难做到从0到1创造,我们能做的的是通过下日日不断之功对智慧进行汇总与整合,让其成为系统,并分享给你。这件事本身就是从0到1的。

系统化的价值无法估量。

一、快手发展演化史

2011年03月,GIF快手诞生,是一款用来制作、分享GIF图片的手机应用,这时候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iOS端(iPhone)的工具。

2012年11月,快手从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用于用户记录和分享生产、生活。

2013年07月,“GIF快手”App名称中也去掉了“GIF”,改名为“快手”,自此进入平台演化的初期。

2015年6月到次年2月,快手用户从1亿涨到3亿。2016年4月上线直播测试,2016年12月份,跨手日活3000多万,1年后的2017年12月,快手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进入“日活亿级俱乐部”,总注册用户数据已经超过7亿,自此进入大型互联网生态企业的行列。

简单的汇总的话,快手的演化路径是这样的:工具->短视频社区->内容社区->社交->平台->生态。

当然,我们无需太过于关注后期的快手做对了什么,因为这个阶段的启示意义已经不大,任何企业一旦越过规模化引擎增长的这条线,它的发展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另外一类启示,因此研究快手,更多的是要去看早期的快手做了什么。

1、几个早期的关键转型期(点)

在工具向社区发展的阶段,应该是快手最难的阶段,这期间,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第一个,个人产品。GIF快手最早是产品经理程一笑自己做的iOS端的一个GIF图片生成工具,这时候没有公司,属于个人开发者的个人产品。工具生成的图片也主要用于用户发发微博,也就是说微博几乎是GIF快手的命脉。

兴趣洞察。

这个工具对快手而言非常重要,它很好的赶上了一个红利,微博时代用户斗图的红利,但那个阶段在微博上发动图是非常麻烦的,GIF快手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与此同时,那个阶段能做GIF动图的也不止是快手,之所以活下来的是快手,这和投资人,转型做社区都分不开。

第二个,天使进入。晨兴资本(现在已经更名为五源资本)合伙人张斐捕捉到了这个工具,并找到程一笑,希望他能全职创业,并提出注册公司后给他200万天使,占股20%。程一笑答应了张斐并拉来他的两个同学分别负责前端和后端,成立了一个三个人的公司。

专业化与商业化并行。

在投资人进入后,新浪微博很快上线了一个能力:动图制作。这对GIF快手而言,简直是致命的,用户数量一度从千万级下降到了1万日活,这直接导致几乎所有团队接触的投资人都不看好快手,也因为如此,张斐一方面建议快手做社区,一方面解决快手团队和找钱的问题。

第三个,尝试转型做社区。等微博上加入了GIF生产的工具(能力)后,GIF快手第一次出现了流量的下跌,张斐建议转型社区,沉淀关系。这时候天使的200万已经基本花完,张斐的人脉都不看好这个小工具而不愿给钱,在融资过程中程一笑个人在表达、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被近一步放大,张斐意识到需要有互补的人或团队来一起做这件事,程一笑也认可。

合作与协作。

第四个,宿华率团队加入。在寻找了很多人和团队后,最后张斐锚定了技术很厉害但屡战屡败一直找不到方向的宿华团队,这时候宿华的公司总共10个人。程一笑有方向,也有一定的用户积累,但后劲不足,宿华有能力,技术过硬,在百度带过团队打过大仗,双方一拍即合,最后的股份是宿华团队(10人)占比50%,程一笑团队(3人)占比40%,天使投资的五源资本占比10%,并承诺合并后再给投一部分资金支持,同时宿华担任CEO。这次股份的拆分中,程一笑的格局是被资本认可的,不管是在当时因为太难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还是充分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而欣然接受,但此举救了快手一命。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第五个,技术改造和彻底转型。宿华团队和快手团队的正式合并在2013年下半年,这个阶段经历了更名、社区升级,最重要的是宿华将其在百度蜂巢系统积累的AI技术能力引入快手,改进了推荐算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用户的体验。人工智能在短视频社区的应用,是快手真正能抓住运气的关键。

这个阶段大约经历了半年,这半年期间要完成两个团队的融合,好在团队都非常小;创始人关于产品发展的理念的融合与统一;产品的改造;后端技术的升级重构等等。

半年是什么样的概念?一方面像快手这种小工具,特别是严重依赖微博的GIF图片工具,很容易因为微博政策、能力的微小变化死掉,半年可谓沧海桑田;第二个,很多人或团队的磨合历经数年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但快手在用户全部逃离干净前顺利走了出来,这说明双方的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之后的结果就是,用户日活从程一笑工具时期的1万(鼎盛时期远高于1万,但微博新增动图功能后就一直下跌)向宿华时期的短视频社区的日活节节攀升。

总结下来你会发现,资本,特别是早期天使资本及其负责人在快手的发展中几乎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张斐的两百万,程一笑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做GIF快手,我们未可知;没有张斐引荐,宿华团队肯定不会和程一笑团队有任何交集,也就不存在这一时期决定生死的转型。因此,早期的快手发展演化史总结下来就是:运气与周期暗合,资本与创业者协同。

程一笑期初是想做短视频,但在2012年那个年代,智能手机、3G、昂贵的流量费等不支持,因此做了GIF动图工具,这里面想做短视频的思路和周期基本暗合,有机遇也有运气的成分在。

2、比发展演化史更重要的是暗合的周期

任何商业变迁史,首先一定是时代的发展史,在我的另外一篇专栏《保险业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综述中,我们分享过关于周期的划分,这个周期包括三层: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

大周期上,我们将人类史划分成了四个阶段,他们分别是:

·狩猎阶段。

·农耕阶段。

·工业时代阶段。

·网络时代阶段。

我们现在正处在网络时代发展中早期阶段,下图青色区域位置。

图01:人类社会发展四个关键阶段,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中周期上,也就是对大周期再进行拆分的周期类型,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大小型机时代、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智能融合时代。

图02:网络社会的四个关键阶段,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大/小型机时代,真正的网络时代的引爆要从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启动WWW和HTTP的1991年算起,之后PC互联网开始普惠化,要想具体了解详细的周期特点,你可以识别图片二维码去我们相应的知识星球阅读关于周期的章节。

第三个就是小周期,这是嵌套在中周期之中(间)的各种技术周期,典型的像硬件发展周期,例如电脑到智能手机;软件发展周期;通信系统的周期,像2G、3G、4G到现如今大火的5G等等,摩尔定律本质上也是周期的组成部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这里的周期主要特指因为技术变革推动人类经济发展产生指数级质变的关键事件极其阶段,任何行业都有各自的周期,例如金融行业的康波,有人说人生发财靠康波,人生就是一场康波也在说大的经济周期的重要性。

周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就是大环境,或者宏观环境。

(1)快手暗合的周期

分析快手,甚至展开的说分析像今日头条(不是字节跳动),拼多多,微信,微信红包,滴滴等产品,都离不开周期本身,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周期分别是:基于智能手机普惠化的移动互联网周期和通信周期中3G向4G转换大背景。

前面提到,程一笑在做快手时,初期是想(那怕是现在报道中为了美化创始人高瞻远瞩而刻意为之)直接做短视频,但受限于智能手机硬件和3G网络发展的不成熟,流量费太贵等等问题,最后妥协不得已做了GIF动图工具。

本质上,GIF动图和短视频是一件事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对2012年2013年前的用户而言,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GIF动图满足了特定条件下的用户短视频需求。这些特定条件就是智能手机普及、网络、带宽和资费等问题,统称大环境不成熟。

如果程一笑真的是因为要做短视频但大环境不成熟而选择做GIF动图,可以笃定的说这是一位成熟的产品经理。

金贤京关注刘雯还点赞_看快手点赞关注扣钱吗_微信点赞扣话费

宿华团队进来后,快手拿到了A轮130万美金的投资(红杉进入,晨兴资本跟投,时间是在2013年4月26前后),这之后GIF快手同时做了三件事,一个是名称确定为快手(2013年7月),一个是从工具转型去做短视频社区(2014年4月上线了增加配音的功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短视频化),因为大环境中,另一股巨大的风口开启,这就是国内开始发放4G牌照,第三个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为什么说快手凭能力创造了运气:把人工智能分发匹配的思想引入到了短视频领域,同一时间未来会成为它主要竞争对手的、做出抖音的张一鸣还在用人工智能做资讯的匹配。

4G牌照的发放,是2007年乔布斯发布iPhone开启移动互联网后最强的一股东风,这一举动直接为后来快手的爆发,微信红包的爆红(《微信红包启示录》原创3.8万字知识星球已更新,它得商业启示价值比微信本身更有意义),滴滴快的的火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周航们败北的起点。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前面提到,宿华2013年下半年进入快手,年底两个团队彻底融合,快手正式转型,从时间和周期的角度讲,一切不能再完美,这是好运气。

届时,距离字节跳动发布抖音领先了3年。

我们说,做生意有两种,一种是赶集,一种是集市本身,2014年伊始的快手,因为创新而实现的远领先于对手赛道优势和切中市场命脉本身,而成为了集市本身。同样的,赶集的抖音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

(2)更底层的周期

实际上,这两个周期本身,我们再往下沉去思考,其本质是一码事,那就是带宽。

高带宽即意味着高速度、低延时、少丢失、不失真、低价格,即实时。这个“实时”要拆分来看,第一个是“实”,意味着真实与精准,曾鸣在他的《智能商业》一书中对未来商业的判断核心的一个词就是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的“时”,意味着同频,低延时甚至几乎没有延时,现实的很多商业决策,哪怕我们说是信息不对称,其实也是因为存在时间差导致,例如让你带着现在的信息回到15年20年之前,你会选择做什么?买北京的房子,腾讯的股票,在2008年和2009年前后all in所有资产买下比特币然后坐等暴涨36万倍等等,如果所有因为时延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都消失,甚至可以提前判断决策,那么商业世界的物质、时间和资金分配将会是另外一种格局。

实际上,网络时代所有商业模式最底层的逻辑有两个,一个是带宽,一个是网络结构,前者与周期有关,后者与创造创新的业务模式有关。

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都在做网+带生意。

第一方面要搭建一个新型的网络结构,腾讯的社交网络,阿里的电商网络,快手的短视频社区网络等等都是一个个复杂网络,因此,网络的核心在结构,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详细分享。

第二方面是要不断地拓展网络节点之间连接的“宽”度,也就是带宽,因此带的核心在于宽度,也就是带宽,这些连接包括人与人,人与信息,物与物,物与信息,信息与信息等等,也包括企业、技术、资金等等与前面三者之间的各种连接,这就是我们在《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诸多章节中反复会提到的“商业五流”:人流,信息流,物(商品)流、资金流和技术流。

商业五流的概念听起来还是比较虚,稍微拓展一点,例如前面提到快手暗合的周期有一个叫“基于智能手机普惠化的移动互联网周期”,这里面的智能手机就是“云网端”的端,是商业五流中的第三流“商品流”。

一方面智能手机是人与人连接的直接触点,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又和人直接交互,第三个,手机和手机之间,手机和基站,铁塔甚至云端服务器也在不停的交互。而人与手机交互的部分主要是手机的操作系统和手机上的一个个app,那么,智能手机所代表的商业类别及必须满足的周期就至少包括以下几个:

·手机硬件设计及数千零部件的发展周期;

·手机操作系统;

·各种app及足够多的开发者;

·云网端的“网”,也就是3G和4G等等;

·云网端的“云”,服务器部分,主要是云服务器;

·用户习惯,供需两端。

我们重点说1个:智能手机的普惠化。要想智能手机普惠化,那么就要做到便宜好用且对人人都有吸引力,这里面必须满足六大条件:一个是零部件供应商,一个是操作系统,一个是通信网络,一个是用户使用习惯,一个是足够的开发者,一个是成本。OVM(OPPO、VIVO、小米)的出现让这一切得以成为现实,售价699甚至更低的红米手机,对中国农村、小城镇年收入不足1000的人而言,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第二个革命性的事件也发生在2015年初,这一年的农历春节,微信联合CCTV的春节联欢晚会做了一个摇一摇抢红包的游戏,一举对全中国人普及了智能手机和微信App。

所有这些缺一不可。OVM的出现,让功能机时代的各种山寨绝种,这些只愿意花几百元买一部手机的小镇青年们,除了微信摇一摇抢红包,他们还要找到更大的时间消费出路,相比于读我这种动辄数十万字的长文,小视频,小游戏,动图才更能吸引他们,更真正的适合他们。

而快手,是这个大周期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最终的商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商业五流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所形成网络结构,以及各节点连接的带宽。在后期知识星球上分享的《美团启示录》和《滴滴启示录》相关文章,我们还会再一次谈到带宽的问题,到时候你就会明白,骑手的密度,司机的密度,都是各种不同的商业带宽,他们重塑着整个城市的结构。已经分享的11.2万字的《抖音启示录》中我们讨论过抖音和快手的差异,其中普遍被提及的快手强于抖音的社区属性,因为社区而带来的相互信任等等,都是带宽。

扫码加入星球,阅读贝壳的20万字启示录,抖音11.2万字启示录,微信红包3.8万字启示录等等

3、竞争对手的成就

易到用车周航算是从0到1的创造性企业家,在美国Uber诞生的两年前,周航就创立了易到用车,可谓共享出行的真正鼻祖,按照周航自己的话,干了两年自己都慌了,因为根本没有竞争对手,更不知道是对是错。

易到用车的最终结局我们都已经了然,后来Uber诞生,这股风口同样飞跃太平洋进入中国,滴滴和快的补贴大战,成立于2010年5月的全球最早的网约车平台几经易主,最后不了了之。在易到用车的例子中,先发制人,起风后竞争对手疯狂的涌入,但易到并没有因此被“成就”,反而就此落幕令人唏嘘。

现在看,快手恰恰相反。

2016年9月抖音上线,也就是快手上线后的6年半,开始做短视频近3年后(快手上线2011年3月,2013年7月正式转型为短视频社区),短视频行业第一次进入“风口”期和群雄逐鹿期。

(1)风口常在,对手们姗姗来迟

从4G牌照颁发,短视频的风口其实已经来临了,这时候真正准备好的创业公司并不多,快手是为数不多且有人、有用户,手里多少还有点钱的公司。

而绝大多数我们现在看到的短视频的玩家们,还对此一无所知,没有一丁点“捕捉风口”的灵敏度。

(2)跨越鸿沟和已经在鸿沟的右侧

在《》一节中我们简单的分享过战略学家,咨询师杰弗里·摩尔在《跨越鸿沟:颠覆性产品营销圣经》一书的理论,大致是人们尝试产品的意愿有很大差异,在各个产品领域,都有消费急先锋和早期采用者。其他人采用则要晚很多。这是优先于其它人采用的人就是后者的“参照样本,reference group”,在社会网络科学中,研究的结论是我们99%的的决定或行为都是在他人影响下做出的,个人品味和喜好的决定作用非常有限。区别在于每一个人的采用门槛不一样,而这个门槛就是社会网络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门槛模型。

根据不同的门槛,人们采用新产品的门槛可以划分成五大类,依次是:

也就是说,经过缓慢的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新产品,随着后面的消费者陆续采用,购买者的数量逐渐达到顶峰。

图03:新产品/新技术采用的四个阶段,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无论是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还是落伍者,他们之所以彼此不同,是因为有着非常大的价值观差异。每个群体都代表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心理学和人口统计学中将其描述为“心理描述,psychographic”,它使得这个群体对于营销活动、新产品等作出的反应与其它群体具有显著的差别。

这个时候,企业会发现,用推荐给创新者的手段将新产品推荐给早期采用者,这个策略根本没有用。因为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心理描述完全不一样。早期使用者不会像创新者那样,他们根本不可能发现新技术产品的内在价值。

这时候,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之间,就会出现市场对接的裂缝。其中,代表早期市场的早期使用者和代表主流市场的早期大众之间的裂缝,是不同市场之间的裂缝,难以调和,早期使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无法互相参考对方的意见,传统营销策略想象的平稳过渡,也就不可能实现,它们之间的裂缝,就是高科技产品市场中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这个裂缝被称之为企业新产品普及所必须跨域的鸿沟。

图04: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的巨大鸿沟,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的鸿沟非常的巨大,按照杰弗里•摩尔的描述,它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诺曼底登陆”中的英吉利海峡,海峡两岸分别是早期阵地和主流阵地。

以上是理论部分。

快手作为天然的短视频领域的创新者和不断尝试转型的、跨越的企业,从2014年开始做短视频社区到后来的内容社区,快手已经天然的处在了这个阶段主流互联网人群的鸿沟右侧。

这是快手第一次“跨越鸿沟”,已经站在了主流阵地之上,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它本身就在集市,而不需要去赶集。这一点,也是我们后面会讨论的快手佛系的主要原因:自己在创新市场独自玩耍,没有竞争压力,没有生死挑战,能躺着赚钱就不愿意站着。但突然有一天,你安然享乐的乐土上来了一群技术不分伯仲,但人才更多,资本更浑厚的玩家,瞬间将自己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逍遥的日子一瞬间荡然无存。

那么,谁在赶集?

抖音,微视和微信视频号。

我们以抖音为例,这里是重点,也是我特别写了11.2万字《抖音启示录》中重点要讨论的部分,那就是作为赶集方,抖音是怎么跨越鸿沟的?

答案是靠运营:强悍的运营力。

强悍的运营力是抖音和Tik Tok分别在大陆市场和国际市场取胜的关键。这里面最关键的有两大部分启示录:

· 第一大部分启示录:什么是运营力?

· 第二大部分启示录:强悍运营力能落地的前提是什么?

(3)什么是运营力

在《》一节中,我们说过,一家企业的内部能力可归纳为三大类,他们分别是:

·价值创新引擎。企业为社会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该价值传递给、匹配给社会。

·规模增长引擎。企业怎么将创新的价值从一个小的点扩大到一个庞大的面从而实现规模化增长。

·利润引擎。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实现长期增长,从而杀灭竞争构建专属护城河获得垄断利润的。

图05:企业成功三大引擎,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其中,运营力主要体现在第二大引擎:规模化复制增长的引擎。

企业的发展要经历四个战略阶段(具体《》),分别是:

·从0到0.1的无中生有阶段;

·从0.1到1的标准化抽象阶段;

·从1到100的规模复制验证阶段;

·从100到N,跨越规模效应临界点,开始盈利并最终走向生态体的阶段。

这里的增长引擎主要是指从100到N的阶段。很明显,要想实现从100到N,你首先要走对从0到0.1的无中生有阶段、从0.1到1的标准化抽象阶段以及从1到100的规模复制验证阶段。

(4)强悍运营力能落地的前提是什么

从0到0.1其实就是MVP的MPF(市场与产品匹配)验证的过程,不管你是idea还是梦想,甚至已经有了app,或者只是PPT,要想成为庞然大物,你所在的大赛道首先要走够大,当然你细分且进入的垂直赛道可以足够小,小到没人愿意和你竞争,其次就是你的idea要经过MPF验证是跑通的,是闭环。

注:从MVP到MPF主要是特指像快手、抖音这样的互联网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用最小可行性产品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汽车这种要同时兼顾安全和性能,且安全必须达标的产品,注意区别。

这个逻辑很简单,你提供的产品、服务要有人用。例如写文章要有人看,唱歌有人听,这就是一个最小的MVP的MPF的过程。

第二个是从0.1到1的标准化抽象。我们还是用写文章或书为例(这是一个思想表达的过程),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你是用手写出来,那么能阅读的人只有你身边的几个人传阅,即便是所有人都觉得好,都愿意为此付费,你的规模大概率逃不过150这个邓巴数。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1000,10000甚至1000万人读我的文章,买我的书呢?

答案就是第一个你要有能力将你的思想标准化,将抽象的思想标准化成具象的文章和图书,就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之后拿着这个标准的东西去再次验证,市场验证没问题在进入下一步。第二个,通过特定的运营策略实现规模化复制,例如出版社合作,让去出版在通过其独特的分销渠道铺到全国的大街小巷子中的书店中去。

例如J·K·罗琳写《哈利波特》,如果她只是拿她脑海的构思讲给身边的孩子们听,那么她的魔法师的故事永远只能算一个MVP。如果J·K·罗琳对听故事的孩子们实行收费制度,每次收1英镑,那么她就是在验证将“讲魔法师的故事”这个本事做成一门生意的可能性。但这时候这门生意还做不大,因为一个人去讲课本质在卖时间,而受众面非常有限。

突然有一天,J·K·罗琳将魔法师的故事写成了书,然后通过出版社放到各大书店和亚马逊上销售,那么她就同时完成了从0.1到1的标准化抽象和从1到N规模化的过程。

第三个,从1到100的规模复制验证阶段。还有一些生意,你也能标准化,在调研的时候也有人购买,但一旦正式商业化之后就不温不火。遇到这种情况,在大规模复制前,我们要进行小范围的灰度或者A/Btest,在经过测试后在大规模的铺开,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5)字节高举高打的运营力

说到这,我们再回到案例本身,全国具备这样高举高打运营力的企业不多,早期的阿里算一家,阿里之后安踏、宗庆后的娃哈哈都算,阿里之后的抖音、Tik Tok和我们已经分享超过20万字启示录的贝壳都算。

扫码加入星球,阅读贝壳的20万字启示录

2019年春节,抖音上线两年半后,已经经过了从1到100的规模复制验证阶段,这时候快手已经是日活5000万的巨头,张一鸣想借春节狠狠的推一把抖音,他让团队准备了一份春节期间推广计划,团队拿出来的是8天1亿人民币的方案。张一鸣听完后问CFO字节账面上最大化的调动能有多少钱?对方告诉他5亿美金(35亿人民币,2019年是百度赞助了春晚),张一鸣说全部砸下去。

春节8天全中国人窝在家里无所事事,发红包和刷抖音成了仅存的娱乐方式,自此抖音从日活远低于快手的赶集者成为了短视频领域的大哥大,并不断的把快手越甩越远,快手再也没有机会超过抖音,即便接下来两年快手年年春节联合春晚发数十亿红包。

抖音成功跨越鸿沟。

这就是字节跳动强大运营能力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利用AI能力制作标准化的录制视频的模板(我们所谓的抖音神曲)并通过运用让创作者反复复用,找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头部大V入驻(符合中心集中分发式的典型打法);特意研发了视频剪辑软件剪映(收购脸萌的郭列团队研发);赞助类似芒果TV的各种综艺节目等等,都是强大运营力的具体体现,但这些不是根本,根本还是字节在今日头条时代积累的人工智能分发能力的中台为抖音的赋能。

类似的能力也都字节跳动团队成功的复制到了海外版抖音Tik Tok身上,众所周知,Facebook可谓美国互联网创新的大魔王,特别是社交领域,任何产品稍有起色都逃不过它的“早鸟系统”,捕捉到机会后扎茨伯格会用极强复制能力在内部全面像素级复制的同时,找你谈收购,任何创业公司如果拒绝扎茨伯格很可能都会被Facebook疯狂的“报复”,即便你像Snapchat一样上市并一度把市值冲到数百亿美金,也逃不了走衰的命运。

无法想象Facebook的人可以回忆一下3Q大战之前的腾讯,一直以来的Facebook只能说有过之无不及。

但是,Tik Tok恰恰是一个例外,因为Facebook居然不知道怎么去抄袭。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就是字节跳动所积累的数据智能分发能力,全球领先,而不是像Snapchat一样简单的产品前端的模式创新,没有护城河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容易被抄袭;第二个是字节强大的运营能力,Facebook并不具备,或者说两家企业分属于不同的运营优势,欧美企业恨不在乎我们中国人所擅长的这类运营。Facebook主要核心成员,COO雪莉·桑德伯格的履历,显示其以网络销售主长,目前在Facebook也主要负责Facebook的销售、营销、收购、合作、人事、公共政策和联络事宜,说白了就是她能为Facebook变现,是市场力,但不是我们所谓的运营力,因为变现的引擎是“利润引擎”部分,这个大前提是Facebook这家社交网络完成了价值引擎和规模引擎。

当然,一个企业的强大运营能力绝不是体现在通过8天花掉5亿美金跨越鸿沟这么简单,这种运营力有多难?贝壳创始人左晖认为他直到2015年才找到运营的感觉,这距离他创立链家已经有16年的时间了,而链家这样的公司天然的就是运营驱动型公司。

这是字节机制外化的具体体现,这部分在《字节跳动启示录》有详细更新。

(6)竞争对手带来的机遇

字节,微视等的竞争,极大的普及了短视频,将原来1亿多不到1.5亿(各家数据不同,此数值仅做参考)用户使用量的市场扩容到了近8亿,扩容规模高达5倍之多。

也就是说,从快手自己佛系发展的1.5亿市场规模到现如今近8亿规模,竞争对手的加入让快手的增长天花板提升到了8亿,这是利好,只要快手策略得当,一定会获得不菲的增长。对比易到用车当年,他所面临的机会也是一样的,而且需求端的扩容不是五六倍,应该是数百上千倍,但是创始人和团队并没有能力把握住。

供给端,需求端的扩容是数字化转型,平台与生态建设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能够打开新的市场空间的有新技术,例如3G到4G;新模式,例如淘宝降低了供给端进入门槛;完备供应链网络与物流体系,中国就受益于此;分布式协作网络,例如双11;赚1分撑死而赚100元却饿死的普惠化策略,例如支付宝上面的金融产品等等。

第二个,竞争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导致你追我赶,相互成就。2020年,在被抖音压着打的第二年,快手将首页改成了单列沉浸式,放弃了坚持多年的两列式是学习抖音,而抖音在算法上学习快手的分布式分发,还加入了社交元素例如关注等等是学习快手,竞争对手之间开启了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2019年前后,多家平台开启直播模式,抖音率先入场,快手随后跟进并上线了直播PK,这既是模仿又是超越。

现如今,抖音日活6亿,快手步入日活3亿,肯定离不开相互成就的功劳。

这是快手的第二次跨越鸿沟,从主流市场(快手原始主流市场主要以小镇青年为主,注意区别)到所有人群,但目前看抖音通过强大的运营力和集中化的分发模式高举高打所实现的跨越鸿沟的策略,要远胜于快手,这一点从2020年双方公布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就可以看出。不仅仅如此,抖音的用户日均停留时长是快手的数倍,这个数据甚至比日活跃用户数量更为重要。

一个人一天就24小时,这些时间分配10小时休息,吃饭,剩余的14个小时中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时间分配直接决定了平台的发展。例如,虽然张小龙曾一度觉得用户使用微信时间太长,他希望用户用完即走,但字节跳动的头条+抖音+飞书一起,硬生生的将用户使用总时长逼近甚至一度超过微信系总时长,导致微信团队不得不打脸张小龙,陆续防守型的做了对标头条做推荐的看一看,对标抖音的视频号,以及用企业微信直接对抗的飞书等等。

同样的率先数年与竞争对手成为集市本身,易到用车和快手的命运目前看天壤地别,令人唏嘘。未来三五年后快手是否会步易到用车的后尘,我们拭目以待,无论怎么样,相比于易到用车,快手至少坚持到了上市与套现退出的阶段。

(7)中国互联网史上跨越鸿沟的最经典案例

既然提到了跨越鸿沟,就绕不开我国互联网史上最强跨越鸿沟的一场战役,那就是:腾讯支付产品财付通偷袭阿里的骄傲支付宝。

在2015年春节之前,连续十年腾讯支付都被阿里支付宝压着打,后者是前者体量的二十倍还多。根据2013年的第三方数据,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据76%的市场份额,腾讯的财付通只有3.3%,23倍还多的差距。借助于电商天然的“近支付”基因,支付宝一度几乎垄断了中国的线上支付。

注:“近支付+重资产”是未来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进方向之一,具体原因可阅读我们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腾讯可谓每次看支付宝都是高山仰止,这是商业模式带来的规模优势上的差距,在过去一直被认为几乎没有逆袭的可能性。

但2015年中国农历春节前的一个晚上,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个人认为2015年除夕夜的微信联合春晚抢红包的案例,是所有从2007年诞生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可深度学习的经典战役,而且是可以反复研读与解读的那种经典案例,它深层次的逻辑对各行各业的都有极深刻的启发,为此我已经写了一篇《微信红包启示录》。

我们两看看彼时的微信红包。

微信团队做出微信红包,完全就是一帮人无意中的手笔,未立项未申请经费。我们都知道腾讯每年新年开工都有总裁办领导为员工发红包的习俗,传承自中国新春红包的习俗,甚至根据报道2019年2月12日大年初八的红包队伍长达7小时,比当年春运火车站人还多。而发红包这个习俗已经是14亿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并潜意识了数千年之久。

2013年,微信支付下属的一个小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红包的插件,之后他们就在内部的几个微信群里尝试发红包。这一尝试瞬间引爆了办公室平时冷冷清清的局面,随着一次次抢红包活动,同事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一向对产品敏感的微信很快就将其产品化,但如此天然且符合中国人集体潜意识的产品,你猜猜截止2014年春节,峰值有多少?

2014年春节作为发红包的高峰期,微信公布的红包使用人数仅仅458万(有说480万,这个无所谓)。这说明什么,这458万就是前面图04的早期采用者,但未能突破458万走向4580万,4.58亿,说明微信红包遇到创新产品走向早期大众甚至晚期大众的鸿沟,微信红包要跨越鸿沟。

之后2015年,微信和央视春晚合作摇一摇抢红包,任何人只要注册微信了,在特定时间拿出手机摇一摇就能抢到微信发的红包,拿着手机摇一摇非常简单,任何人都能参与。

金贤京关注刘雯还点赞_微信点赞扣话费_看快手点赞关注扣钱吗

数据显示,2015年除夕一个晚上,微信红包新增使用用户1亿人。

这就是微信团队在红包案例上显示出的强大的运营能力。具体关于红包更深层次的原理,我们在《微信红包启示录》已经有深入的解读。

4、小结

总结一番,快手的诞生,可以说是创始人、资本、能“力挽狂澜”但频频失意的优秀技术创业者三者的合谋,也是周期的馈赠,如果说前者是能力,那么后者就是运气,凭能力创造运气,是快手成功的秘诀:趋势+人群+技术。

但与此同时,作为天然的集市创造者,快手没有经历通过强大运营力跨越鸿沟的大战役,团队似乎一开始也不注重运营力和组织机制的设计,因此也必然在内功上比抖音、微信这样的产品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未来与两者的正面竞争中,一定会成为其劣势。

二、程一笑与宿华的产品哲学

第二部分,我们讨论快手的两个关键创始人:程一笑和宿华。

1、基本情况

公司是创始人价值观与认知的外化,研究企业、业务和商业模式,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研究其创始人。

程一笑肯定是快手的第一创始人,2007年从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毕业,2009 年之前在惠普大连工作。2009年到2011年在人人网做iPhone客户端开发。之后,他从人人网出来一个人创业做了GIF快手。

现任CEO宿华,1982年出生于湖南,本硕博都就读于清华大学,不过博士没读完,不折不扣的高材生。创立快手之前,他先后在Google、百度供职,之后连续创业。在百度期间曾受李彦宏委派参与设计了著名的蜂巢系统,这些能力至关重要,因为人工智能在推荐领域的应用是成就快手的核心要素。

快手发展早期,第一个创始人程一笑做了两次MVP,分别是工具产品的MVP和社区产品的MVP;第二个创始人宿华做了商业化和彻底的技术化改造。宿华团队的加入,很快就把快手的工程能力提到了很高的水平,系统性能的稳定性和架构上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引入了智能分发这一神来之笔,因此才有了2014年日活超百倍的增长:模式转型成功和技术升级缺一不可。

2、腼腆者的喜欢公式

在《贝壳启示录》中,我们比喻左晖为看得见的水的鱼,要知道鱼要想知道水的存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水,但一旦离开水,大概率是会死掉的。

在《快手启示录》我们认为,程一笑属于非常佛系的“闷骚型”产品人,典型的理工男,这样的人是逆销售主义的,也就是他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他甚至不会推销(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产品,能做的就是偷偷躲在产品后面看产品,看数据,然后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基础上用产品去悄悄迎合用户,而这样的人更适合在互联网时代做产品,特别是社交产品。

回头看,微信的张小龙也是这种人。

按照宿华的说法,就是绝对不打扰用户,有多么绝对?宿华说:“让产品自然生长,不要去碰用户,不要去打扰他们,让他们自然地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搜一篇文章,是快手日活过1亿是宿华的演讲,文章名称叫《快手CEO宿华:快手为什么能做到过亿日活用户》。

现实中,很多人如果没有经过后天专业的训练,有过特殊的经历,都是和程一笑一样的腼腆者。

为了践行这一价值观,快手团队一方面在App端坚决不做转发,另一方面在后台算法上使用了两大原则:

· 第一个叫“让算法参照真实世界一个人探索世界的方式”。宿华认为,在真实世界中,一个人可能会从自己的朋友那里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从里面发现了新的兴趣。这种方法也可以通过算法来呈现。世界上总是有很多人跟你的偏好比较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那么,这些人探索过、发现过、喜欢过的内容,你就可能也会喜欢。这就形成了算法的新的逻辑。算法会把跟你有共同兴趣的人,他的其它兴趣试着推荐给你。这种探索新兴趣的效率,比之前一个人探索未知世界的效率要更高一些。因为,人之间的相似性,使得他看到的新方向,离你喜欢的,概率比较高。算法分发就是根据概率推荐内容给你。

· 第二个叫“在算法中引入一定的随机性”。但是如果一直按照特定的逻辑推荐信息,就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例如今日头条,你喜欢什么推荐什么,很快你的App上都是你喜欢的东西,你再也没有机会发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乐趣和更喜欢的东西了,这就是信息茧房。为了在快手中避免这一问题,宿华在快手的算法里引入了一定的随机性,这也符合真实世界,很多人的很多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随机事件无意间形成的。

这两个原则,不就是“熟悉+意外(惊喜)”组合么?!这个组合就是大西洋月刊的专栏作家德里克·汤普森的“喜欢公式”思想:喜欢=熟悉+意外。

熟悉是围绕现在的生活范式推荐,意外是通过随机性实现。唯一的难点就是确定这两个之间的比例,例如张三属于防御性更强的人格,李四属于老人,那么他们很可能更喜欢熟悉的环境,那么系统推荐的时候可能是95%熟悉+5%惊喜;而王五年轻,喜欢探索未知,系统推荐的时候可能是40%熟悉+60%惊喜等等,每个人都不一样。

注:喜欢=熟悉+意外这个公式在几乎所有的商业行为中都要用到,我们深度分析微信红包的底层逻辑时,使用的框架就是这个,除此之外,你看营销学,几乎所有的经典营销案例,他的广告语的设计都暗合这这个框架。我们举两个例子,一个还是呼应前面的微信红包,过年发红包本身就是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这是熟悉的部分;在手机上微信App你发红包,这对中国人而言是新事物,而且红包里面的金额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惊喜。第二个是营销的案例,上海沐邦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克,也算是烟酒领域营销的厉害人物了,他对烟酒的包装要求就一条:熟悉感。因为吸烟喝酒有害健康,但人们天然不排斥熟悉的事物,利用熟悉感(其实就是规模,到处都有,就能给人洗脑)就能冲淡人们对陌生烟酒新品牌的排斥。同样的,华与华的华杉更是将这一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并创造了“超级符号学”,所谓的超级符号也是集体潜意识里的东西等等,这个公式我们未来还会重点讨论。

3、慢哲学

2017年,在一次闭门分享会上,快手CEO宿华说:

“大家会经常问,你们快手好像做得很快,好像是突然间冒出来的。我说其实不是,快手是一个慢公司,我们已经做了7年了。2011年过年的时候启动的,到了第7年才被大家知道。因为记录本身是一个非常缓慢的价值积累的过程。今天看到的这些人和事,在当下带来的可能是感动,再过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甚至再过一千年的人们看今天,那是历史的沉淀。就跟我们今天想要看100年、1000年前的事情,通过老照片,通过画、诗歌去了解过去一样。未来的人们了解我们所在的今天,可以通过快手和快手的同行们去了解,能够通过几十亿条短视频,真切地看到今天这个世界的样子。

还有人问,你们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大,能有这么多用户?其实我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用最现代的科技帮助普通人去记录。我们之所以能成长到这么大,更多是因为,我们选择不去做很多事,不去做那些“看似”有短期收益却不符合快手价值观的事,我们选择做时间的朋友,选择做对用户有长期价值、对这个世界有最长期价值的事情。

比如,我们坚持服务大众,因为这个世界是由大众构成的,不是少数人构成的,这个世界的样子本来就是大众的样子。所以快手里其实有明星,但我们没有特意地去追捧他们。我们失去的可能是数千位明星对平台的关注,但获得的是每天上亿的普通大众对这个社区的依恋。”

在乌镇大会上,宿华也同样强调过快手是一家慢公式,因为“到了第7年才被大家知道”,而且绝大多数人知道,是因为抖音的竞争和网络大V的一篇刷屏的文章。

什么样的公司才是一家慢公司?

Airbnb的CEO布莱恩·切斯基曾和亚马逊的创始人和前CEO贝佐斯谈论起巴菲特先生。在聊起巴菲特的建议时,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贝佐斯回答:“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当时就说了一句:“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亚马逊的成长其实也和慢有极大的相关性,你看亚马逊的股票,在2001年泡沫破灭后一直到2014年年度财报发布这个期间的股价走势图看,这十几年都维持在一个低空飞行的状态,二十多年不盈利,用花光自由现金流践行、布局、打造贝佐斯理想中能在方方面面都擅长的商业帝国,这就是慢公司。

回到快手,要不是抖音和微视的压力,估计X博士也看不到快手或者要晚一些发表他那篇文章,那么我们知道快手很可能还要几年。

这就是慢公司的共性:用数十年甚至更久去默默耕耘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4、普惠思想:系统公平性

这一公平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价值观,前端,后端系统。

(1)价值观:佛系、普惠

早期快手的slogan是“让每一个生活都能被看见!”

早期程一笑的产品哲学后来很好的被宿华继承,其精神内核满足了用户平等的表达自己和被他人认同的需求,让任何人都能被看见,这种“公平普惠”的价值观体现在商业模式的各个模块,由此构建的“老铁经济”正加速其商业生态的壮大。

相比于抖音的激进,快手在日活7000万之前全凭自然增长,这一点连微信都做不到(靠QQ输送关系),快手直到在2016年下半年才建立推广部门,这种“佛系、普惠”的价值观是引导快手一直以来能走在正确发展道路的关键。

像2014年快手改造后的第一个完整的年份,用户日活增长了百倍达到了近千万的级别,这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资本的热捧是必然的,但即便如此团队依然保持了最初的初心。

(2)前端:为了价值观而“轴”

在产品前端不添加分享功能,在推荐系统上想方设法让每一个人发布的任何视频都尽可能多的被更多人看到,这是早期一直伴随着快手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因为这,这才有了快手更重视生产者的说法,其它前端的表现也非常的丰富,例如最经典的是前端的显示上首页坚持两栏式等等。

以创作者为主,对生产者的保护带来了内容上的繁荣,只要有生产者,他们就能带来他们的消费者,快手的内容生态就能繁荣。

到底是先推动供给,还是先拉动需求,达特茅斯大学工程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兼数字经济创办人,平台战略峰会主席杰奥夫雷 G. 帕克在其《平台革命》一书给了详细的介绍,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也可以去这篇阅读《》。

(3)后端:为了普惠而“想尽办法”

后端方面,在践行“佛系、普惠”的具体体现就是,在2016年甚至2017年之前,快手是唯一一个同时兼顾了社交分发和算法分发的应用。

我们看看彼时国内同类型产品的分发局面:

· 头条:算法分发-集中式;

· 抖音:算法分发-集中式;

· 微信:社交分发-分布式;

· 拼多多:社交分发-分布式(基于微信的分布式);

· 淘宝:算法分发-集中式。

有且只有快手是同时具备社交和算法分发的,而且区别于头条、抖音和淘宝,在数据智能的算法分发上,快手依然采用的是分布式。

目前,我认为分发的方式有下面五种:

· 算法分发(集中式),我们统称“集中式数据智能”;

· 算法分发(分布式),我们统称“分布式数据智能”;

· 算法分发(混合式),我们统称“混合式数据智能”;

· 社交分发(分布式),我们统称“分布式涌现智能”;

· 协作分发(集中式),我们统称“集中式涌现智能”。

其中,社交分发有且只能是分布式分发,虽然从系统上可以做到集中式分发,例如微信的看一看开放所有微信用户看过的文章并根据总阅读量倒序排名,就做到了集中式,但这样价值意义不大甚至会信息过载。而这里的协作分发是人类大规模协作后涌现出的一种智能现象,例如一个普通人他的智商基本维持在80~160这个水平,但一群人通过简单的原则协作所产生的智商可能就是几万甚至更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0到1建设出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才能造飞机,发射火箭等等。阿里的双11就是集中式涌现智能的爆发式体现。

在快手的系统设计里,算法它选了分布式,然后叠加了社交(区)分发,最后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形态:基于兴趣的情感连接。这个非常重要,因为:

· 做内容----兴趣是底层,而社交关系和情感等等优先级靠后。

· 做电商-----信任是底层,而信任一部分产生于情感,除了情感还有专业,社会地位权威,重复博弈机制等等。我后面会专门针对抖音和快手做带货写一篇启示录,这两个原则是底层,也是他们重要的区分。我们说任何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网+带”,网是构建一个新的复杂网络结构,带是连接,连接的宽度决定网络结构的效率,而情感不是也是带的宽度的一种。在快手切入电商后,程一笑在很多场合表达过这种观点,希望通过建立信任来提升电商的交易额度。

带宽带宽,宽有哪些:

· 通道的宽度。即通道的大小,像从3G到4G,它决定单位时间内写入写出的量、速度、容错率等等。

· 通道的韧性。网络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属性,例如张三和李四是公司普通同事,但张三和张小三他们是父子,后者的连接深度肯定远胜于前者。

· 通道的双向性。医患关系就是单向的,这种单向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上下级,父子等等。

除了上述,我们引入第三个节点,还有更复杂的关系,这些我们在“网络协同”大板块有过详细的讨论。我们这里是《快手启示录》先重点讨论快手。在快手的带宽中,社区属性的最大优点就是“情感连接”,一旦任何人之间彼此建立了特殊的情感,消费者对生产者内容的容忍度就会提升,这种容忍度就是带宽宽度的增加,它还表现在付费意愿,推荐意愿,NPS数值,沟通互动等等各方面。

张三不是视频生产者的粉丝,他对生产者的要求可能是符合他预期/兴趣的视频他才会消费,否则你即便推荐了也顺手滑掉。但李四是视频生产者的粉丝,他对视频的消费观是所有的视频都看,很多还看好几遍,除此之外,他还会点赞,评论,转发(如果有),打赏等等,这就是他们三者之间的带宽不一样。这其实就是社会网络学中强关系与弱关系的差别。

(4)价值共创与设计价值共创的机制

在这样一个价值观的指引下,快手实际上是满足了所有人平等表达和平等被关注、被认同的需求。

我们在《》一文提到过什么是平台,比尔盖茨对此的定义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其它人通过你(平台)赚到的钱,要比你通过他赚到的钱多的多”,而快手上表达和获得注意力本身其实就是社交货币的一种,也符合比尔·盖茨口中的“货币”形式。

这里面又有一些基础性的概念,稍微普及一下,首先是比尔·盖茨的定义,很简单,我们用Windows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比尔盖茨从我们身上可能赚了几美元,但我们通过这两个平台创造的财富要多的多。第二个是货币,我们现在买东西用的最主要的货币是法币,例如人民币,这是基于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货币形式,例如比特币,它是基于特定群体的信任来衡量价值从而当做支付手段的,例如全世界只要有一定规模的人相信比特币的价值,它的货币力就一直存在,就像我们迷恋黄金、钻石的道理一样。

还有一种形式叫社交货币,是社会资本的一种,具体可以阅读《》一节,简单的讲,你发朋友圈,发快手就是在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和快手上工作(展示某种内容),从而获得这两个网络发行的社交货币,例如别人的关注,点赞等等。

这里面有三点,一个是你想获得社交货币,就必须进行工作,并进行工作量证明,这个工作量及工作量证明的过程其实就是为网络创造价值的过程,例如在快手上发一段视频,就为快手的网络创造了一些价值。第二个,发币的网络结构必须要有合理的价值共创机制设计,不能随便的一个视频就能获得10亿货币(播放与关注,互动,点赞等等),也不能让高质量的视频0播放,因此系统要公平。第三个,在前两个基础上,要保证整个系统的货币总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或者紧缩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发币系统奔溃,产生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最后导致整个网络破产。

总体而言,社交网络世界的货币机制和现实世界相仿,平台的建设者们(主要是研发平台的组织)要有能力设计出合理的价值共创机制。只有这样,所谓的普惠思想才有机会真正得以实现。

5、重新分配注意力VS让五环外的老铁拥有新的注意力

在互联网上,巨头们究竟在争夺用户的什么?时间与注意力,但后者往往更重要,快手也不例外。

从时间和注意力的角度,所有抢占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企业都是快手的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抖音和微信的视频号。对互联网巨头和上面的供给者(快手上就是短视频生产者),时间和注意力就是两个巨大的杠杆。但要想让杠杆真正发挥其作用力,有一个前提条件:规模。

(1)规模

快手上的视频,都是普通人拍的非常普通不过是的视频,和传统CCTV,电影公司以及明星大V的专业制作相比,快手的内容不算“高质量”,这样的平台为什么会有人看?

那就是快手上聚集了足够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常识:一样东西在你眼里可能是垃圾,到别人眼里就成了珍宝。很多古董,字画,木头,石头和重金属,本质上从吃穿住行的角度对普通人没有任何意义,但就是因为有一群人对这些东西有需求,他们才开始被重视。而这些需求,绝大多数也是商业机构营销的结果或者人类的某些集体潜意识,例如钻石就是商业机构戴比和广告公司N.W.Ayer&Son精心设计的一个营销方案,虽然全世界钻石总产量一点不稀缺,但只要供给稀缺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世界万物都遵从这个常识,在快手上的短视频也同样。这就像一个孩子拍的屏幕抖动配音咿咿呀呀的视频,对你可能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他的姥姥就是心肝宝贝,如果这个孩子的出生有某种极大的象征意义,那么像姥姥这样关心他的人就会是一个庞大的规模。有人每天发他在小区遛狗的视频,快手上就能找到和他一样喜欢看别人遛狗视频的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有人每天发家务活动的视频,快手上也有数百万喜欢看别人整理家务的人...

在快手出现之前,这种看似简单的消费,是非常昂贵非常稀缺的,张三每天遛狗,李四愿意看遛狗的视频,但他们永远没有机会匹配。而快手利用人工智能,把几乎所有可以用视频表达的稀缺资源变得非常的便宜(免费),变得很普遍:用近乎零的成本实现了这种匹配。

我们都知道,稀缺的生意它自古以来做不大,而今天的快手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美金,而且每一个极细分的领域的任何质量的视频,都能找到他的受众,核心的原因就一个:规模。

因为供给和需求的规模都足够大,因此汇集的注意力就能足够的多,有注意力就能通过注意力产生变现,这就是新注意力经济:那些在传统产业结构模式中“没有价值”的人在快手打造的新的注意力经济网络中找到了自己全新的价值: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点滴从而匹配到有相应消费需求的人面前,并获得他们的注意力。

那么,短视频的生产和消费,是怎么匹配到一起的呢?这就需要借助另外一个模型:供需连模型,我们在第三部分还会重点介绍这个模型。

图06:供需连模型,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简单的讲,市场上所有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种:供给端,需求端和连接端。在快手上,供给端就是发短视频的人,需求端就是看短视频的人,而快手这个平台(我们直观看到的就是快手这个App)就是连接者,他通过各种机制、功能、系统、算法等等实现供需两端的匹配,快手匹配的精准度越高,原则上给用户(供需两端都是快手的用户)的体验就会越好。

所以你看到了吗?如果有一撮人生产非常小众的视频,例如在快手上分享治沙,那么如果快手上没有对沙漠治沙感兴趣的人或者感兴趣的人无法达到一个规模,例如十万人,那么这些每天分享治沙短视频的人慢慢的就是失去分享的动力,因为他们无法从工作量中获得注意力,更无法产生注意力经济,包括法币收入和社交货币的收入。这简直就是一个消极闭环,越少消费越少供给,越少供给就越少消费,最后快手只能关门大吉。反之,消费越多供给越多,供给越多就能吸引更多的消费,快手也就能蒸蒸日上。

规模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

(2)用算法重新分配注意力

但是,要想将平台上聚集的所有注意力分发给所有的供给端的生产者,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因为平台的总注意力总量永远有限,平台在分发注意力的时候,是优先给明星、大V、机构?还是优先给普通民众?还是通过数据判断哪些视频受欢迎优先分配注意力?还是无论视频好坏、生产者身份,平行的分配?还是吃大锅饭,平均分配?还是找到一些其它分配手段?

2018年前的平台们都怎么做?

头条、抖音的做法是优先给明星和受欢迎的内容,例如刘德华入驻抖音,算法优先倾斜,一个星期五个视频就获得是超过10亿的播放量和6000万粉丝。

而微信的做法是,让用户自己给自己订阅,你订阅了A公众号你才能收到A公众号的内容,你添加了张三做好友,你就能在朋友圈看到张三的动态,其它世界发生的一切和你无关。

拼多多诞生和成长于微信内,因此和微信的逻辑一样。淘宝的方法更粗暴,通过阿里妈妈广告系统买流量,谁花钱多谁获得倾斜。

快手和以上都不同。

快手分配注意力的算法是前面提到的“社交分发+数据智能分发”的混合式分发,是基于“让每一个生活都能被看见”的价值观而找到的快手团队认为的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案。

这一算法在重新分配注意力上是全新且高效的,快手也因此打开了新的商业空间。

任何事情,在小范围内无解,但一旦获得了足够的注意力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几年通过全社会的力量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众筹,捐助,接力等等都是利用了大规模社会注意力。

但是获得足够注意力是有条件的,例如成本。快手的出现就让这个成本下降到了几乎最低,因为被关注的门槛降低了,就能吸引大量的用户,当关注用户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量变引发质变:从供需两端看,快手变成了一个当下最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窗口,人人可见世界,人人可分享世界;从连接端看,快手变成了一个为不同人提供生活记录和提供看见世界的“生活提案”规划平台,在快手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众不同。

剩下的,就是将这些注意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商业化,别忘了因为快手上的供需两端有“关系”这一带宽,因此他的商业化韧性更强。这就是注意力经济,或者叫注意力红利。

(3)让五环外的老铁拥有新的注意力

以前老铁们的注意力只能给中心化的电视和QQ空间,微信朋友圈,快手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让这些人可以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新空间,让人人有权拥有更多新的注意力。

这是什么?这就是对旧网络结构的重塑,原来的注意力网络结构主要是CCTV为主的集中式媒体,后来QQ诞生,大家通过网吧的电脑可以看到虚拟的世界,但有电脑上网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快手几乎和微信同一时间各自创造了新的网络结构,在微信这个网络结构中,张小龙试图连接一切,在快手这个网络世界中,宿华试图让全世界每一个生活都能被公平的记录与展示,从而被所有人看到。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快手的slogan或者价值观就是“让每一个生活都能被看见”。

总结一下,快手(2017年之前)最大价值在于在短视频这个新赛道中,创造了一种新的人与人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组成了新的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让五环外的老铁们有权拥有新的注意力。

6、创始人的局:格局与局限

微信点赞扣话费_看快手点赞关注扣钱吗_金贤京关注刘雯还点赞

2017年字节发生了一起价值10亿美金的并购,并购对象是2014年推出,中国人开发但在美国和欧洲年轻人之间火起来的App叫Musical.ly,而猎豹的傅盛是其早期的投资人。

因为快手、字节都有布局海外的战略,而Musical.ly是为数不多且非常契合这两家公司的标的,因此快手和字节又一次站在了竞争对立面。

这期间,在最终收购价格敲定的情况下,傅盛突然变卦增加了新的附加条件,做为musical.ly的天使投资人,傅盛利用他的一票否决权要求捆绑销售,两家企业想要收购musical.ly就必须要将猎豹旗下另外两款海外产品News Republic和Live.me 给买了。

因为傅盛临时变卦,宿华放弃了努力很久的收购,字节跳动最后达成了“心愿”,至于张一鸣高兴与否,从后续字节官方的通告中就可知道一二:从来不提猎豹。价格方面,News Republic为8660万美元,而Live.me没有公布价格,最后字节给Live.me投资了5000万美金。傅盛从中赚的钱比其通过上市公司猎豹移动多很多。

讲这个故事,我是想说在国际化这件大事上,宿华因为傅盛的搅局而贸然放弃是因小失大,这也说明创始人的格局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违背了不为小事纠结而影响大局的原则。

延展一番,那么字节收购musical.ly获得了什么?

我在混沌大学App里张楠的一个视频中找到了答案,当初今日头条要做视频,一次性推出了十几款App,但并没有一款真正脱颖而出,公司看好的也是西瓜和火山,并且所有人认为快手的模式才是短视频的未来,因此字节包括张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火山上,并非抖音,因为火山定位低配版快手。不过,即便如此抖音在张楠的带领下,分别从今日头条和musical.ly截取了四大优势(特点):

· 全屏高清,musical.ly原创;

· 音乐,musical.ly原创;

· 特效滤镜,musical.ly原创;

· 个性化推荐,今日头条长项。

看到了吗,四之有三,也就是说musical.ly为抖音的成功贡献了至少一半的产品端能力。但反过来讲,为什么musical.ly看似这么强,今天的短视频霸主不是musical.ly而是抖音呢?

那是因为musical.ly没有算法,或者叫算法太弱了。抖音有今日头条的集中分发算法,快手有宿华团队“社交分发+数据智能分发”混合算法,但musical.ly都不擅长,而且他进入国内太晚,2016年进入的时候,快手已经颇具规模,抖音也发布有一段时间了(后来能查到的数据,中国版musical.ly在国内40万日活的时候,抖音已经500万了,在弱运营、弱算法的局面下是没有机会超越抖音的,选择被收购似乎是阳陆育最明智的选择),而musical.ly占优势的国际市场,Facebook又信誓旦旦(扎茨伯格曾经一度找musical.ly创始人阳陆育和联合创始人Alex讨论过收购的问题,但觉得太简单自己能复制所以放弃了),像“全屏高清、音乐和特效滤镜”这三种重前端但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能力,Facebook最擅长像素级拷贝。

另外一个我们最容易忽视的musical.ly短板是,运营能力较弱,这一点它、Facebook和快手一样普遍缺乏,今日头条团队却已经有一定的积累。

上述四个优势,归根结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算法,这一点字节的管理层有人就说过,如果把头条,抖音等App的前端界面退回到2017年前后的界面作为新版发布,对用户的核心体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这就是算法的魅力。

拿着这些我们在回头看这次并购,假如musical.ly选择了快手,宿华也接受了傅盛的坐地起价,那么按照快手普惠人人平等的产品逻辑,“全屏高清、音乐和特效滤镜”三大特点至少“全屏高清”在当初快手是不会使用的。另外他们在运营能力上也无法形成互补,唯一互补的就是musical.ly海外用户规模和快手的“社交分发+数据智能分发”混合算法,另外,还会因为快手的产品哲学把musical.ly的“全屏高清”特长打残。当然,这些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快手有算法,能为musical.ly带去最大的势能。当然,能否带去跨越鸿沟所需的强大运营力?我认为快手是给不了musical.ly的,而且快手的组织力也不见得能留得住musical.ly的创始团队这些优秀的人才。

那么,强大运营能力体现在哪?你可以了解下抖音和muse的竞争历史,就可以一清二楚。

再看傅盛,这几年猎豹似乎平平无奇,因此从强卖musical.ly开始,傅盛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跟着投资大佬做投资。

有人评价说:“有钱做投资赚躺着的钱,谁还会站着辛苦做实业赚钱!”因为,躺着赚钱习惯的人,站起来跑着辛苦赚钱对他会太累。

为那些从0到1创业的人致敬。

三、快手是什么

这一部分我们分别讨论快手的使用场景、其本质、组成快手的最小单元、消费互联网的商业五流,以及从企业三大引擎的角度看快手的创新、增长和利润。

目前从业务上看,快手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直播平台,国内第二大短视频平台和最大的短视频社区,与此同时从2019年DAU破1亿开始,秀场、游戏、生活、电商等等领域全面开花。但无论快手发展成什么样,回到最开始的快手(2017年之前)我们依然要去看它起家的本领:短视频。

1、什么是短视频

什么是短视频?它本质是一种多媒体属性的数据,多媒体类型包括文本,图文,特定文件、视频,音频甚至他们的混合模式等等,其类别五花八门,例如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例如我们知道的叫PDF,word,TXT...其中视频类多媒体对消费者而言,消费压力最小,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向下包含的,无限接近如真实世界的呈现方式的。视频根据时长划分为短、中、长三种,而我们所讨论的快手短视频的定义,最早的时候是指视频长度不超过57秒的视频,这属于短视频中较短的一类。

(1)短视频的真正意义

在我看来,短视频真的的意义是一次得益于技术成熟而产生的信息回归革命,原本因为特定条件只能通过文字和记忆传播的信息,在摄像头、存储和4G的发展下,可以用更丰富的形式表达,这个丰富就是极限接近物理世界和人类互动的原有的样子,这是技术所带来的一次信息的回归革命。

(2)什么是短视频的“短”?

前面提到GIF动图和短视频本质上都是一类东西,它们还有另外一个共性,就是“短”。一个视频如果只有60秒甚至不足60秒,任何人观看起来都是没有任何压力的。但如果它是5分钟甚至10分钟,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这里面有两种压力,都非常的大:

·第一种压力源于消费者消费的压力;

·第二种压力源于生产者生产的压力。

5分钟甚至更久的视频中,要密集处理的信息远高于60秒内的视频,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压力巨大,从一开始就几乎杜绝了“供需两端扩容”的可能性。事实上,这种视频一般被称之为中视频,它的制作难度并不高,更难的是长视频,像电影和电视剧只能由专业人士完成,就是这个的逻辑。而短视频发展至今,随着审美疲劳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认知拓展已经接近尾声,也就是老铁们的好奇心带来的注意力快被消耗殆尽的了。这时候,短视频也已经进入到了专业团队生产的新阶段,这是后话。

同样的逻辑,在罗胖的60秒音频节目上也有体现,罗胖曾一度死磕60秒,才有今日的得到,这一点确定性也被产品敏感度极强的马化腾给捕捉到,微信语音最长也是60秒,就是很好的说明。

不得不承认,优秀的产品人都有一些共性。

回到快手,快手很早就对短视频的“短”做了一个定义,它的时长限制是57秒内,略少于60秒。因此,创作者要在57秒内把视频的核心内容全部展现出来,这样单位时间的信息密度就极大的提升。

罗胖的60秒音频节目,快手上的57秒短视频,都把高密度的内容封装在了60秒左右的时间内,用户体验一下就出来了。

2016年,网名X博士的一篇名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讲快手推上风尖浪口,所有人的第一感觉和听到拼多多用户数超过京东一样震惊,似乎他们都是一瞬间火起来的。

其实不然。

从2013年宿华加入到2016年三年的时间里,快手佛系的演化背后,是宿华率队稳扎稳打的三年,这三年里快手至少积累了两大身后的内功:

·第一个:工具和社区阶段积累的用户粘度和创作者;

·第二个:宿华和张栋打造的分布式数据智能分发的算法引擎。

这两大能力让快手在2017年初日活用户就破1个亿,日均使用时长大1小时。

2、使用场景:金字塔底层的财富

关于场景,产品人梁宁有个定义叫“场+景”,场是空间和时间,景是情绪触发和行动,简单讲就是要符合四个要素:时间,空间,情绪触发,产生交互。

那么,快手的用户群符合什么场景下的群体特征呢?数据显示,快手早期的用户群,87%是90后,46%是00后。这几乎和所有的社交网络MVP阶段特性一样,Facebook的哈佛校园、推特、Snapchat的初中生等等,,,,,,,这其实是两种社交网络的演化路径,一种是通过搭建全新的网络结构,吸引年轻人入驻形成的演化模式,一般都是好产品--->好平台--->好生态;一种是像微博、抖音、小米、贝壳、淘宝(含手淘App)这种通过强大的运营能力运营头羊来吸引更多的羊群入驻,从而快速形成网络效应。通常情况下,前者运气的成分比较大,后者能力的成分较多。但都必须在周期之内,也就是符合周期。

但这些浅层的数据都无法描述清楚快手真正的用户,所以我们再引入一个理论:金字塔底层的机会与财富。

除了分发模式的共性外,拼多多,快手和今日头条这些产品都有另外一个共性,这个巨大的共性就是他们的用户群(产品定位),很多媒体将其称之为五环外,实际上在学术领域有一个更专业的称谓叫BOP,全称叫bottom of the pyramid,含义是“金字塔底层”,他的提出者是著名企业战略思想家C.K.普拉哈拉德,为此普拉哈拉德还写了一本书,汉语版的名称叫《金字塔底层的财富》,出版于2004年前后,现在依然再版,可以说《金字塔底层的财富》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几乎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新老互联网平台的底层逻辑,其核心观点是“企业可以用创新的商业实践帮助消除贫困,让社会更公平、更人性化。”

根据普拉哈拉德教授的划分,他将全球人口根据收入不同划分为了三个层级,最上层是高收入的富裕层,中间层是一天生活费在2~13美元的阶层,他们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然后那些日均生活费不足2美元的是第三层,被普拉哈拉德教授定位为BOP:这些人收入最低,属于全世界范围真正的穷人,全世界范围内这个群体的数量超过40亿,约50亿+。

从1995年起普拉哈拉德教授就在思考怎么通过帮助真正的穷人,并从中获得商业上的突破,这本《金字塔底层的财富》就是其思想的精华,而且这些年比尔盖茨、贝佐斯等十多位全球知名企业家在践行该理论上的成功一再证明其前瞻性,而拼多多,快手和今日头条又再一次对此进行了佐证。

我个人认为,每一次中等规模的周期(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3到4G都是)爆发后,围绕这一理论就会再出现一批企业,像PC时代的BAT,移动时代的拼多多,快手和今日头条就是例证。

普拉哈拉德教授的理论主要讲了三个核心观点,一个是商业机构可以通过帮助穷人来赚钱;第二个金字塔底层的市场是全球性机遇;第三个,开拓这个市场需要全新的理念、产品和技术。

(1)商业机构可以通过帮助穷人来赚钱:通过消除贫困盈利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了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开始走向世界的伟大实践的故事,故事里贯穿始终的一个非常朴素的话叫:“1分撑死,1毛饿死”,大意是做生意赚一分钱撑死,赚一毛钱饿死,因为本来有一毛钱的利润,你却只赚一分钱,剩下的九分分给了合作伙伴,这样大家都会跟你合作。

这个思想和美国政治学家梅斯奎塔在其《独裁者手册》(The Dictator’s Handbook)一书中分享的叫“万能打法”的机制几乎如出一辙,该机制解决了一个千古难题:怎么做到打仗的时候人多多的,分赃的时候人少少的,关于梅斯奎塔的万能打法你可以去《》一节查看。

《金字塔底层的财富》的副标题叫“为穷人服务的创新性商业模式”,什么叫服务穷人的商业模式呢?

印度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商业电影叫《印度合伙人》,讲述了印度企业家穆鲁加南萨姆看见爱妻在大姨妈期间使用不干净的布、遭受全家白眼的事情后开始研究如何能在月经期间帮助妻子的故事:发明卫生巾。其实在印度市场是有卫生巾的,但那里的卫生巾一小包的售价是一个普通6口家庭一周的生活费,非常的“昂贵”。因此男主产生自己发明卫生巾的方法,结果遭到了全村人的批判和嘲笑,他的妻子和家人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在绝境中男主选择离开村子到大城市偷学技术。

经过千难万险,男主摸透了主流卫生巾制作工艺,并利用印度人身边人人都能拿到的材料组装了一台1个人就可以生产卫生巾的机器。关键是,机器的成本,卫生巾的成本都下降到了之前的数百分之一。

这样,印度底层的妇女就能在月经期间体面的生活,这就是通过帮助穷人赚钱的例子,而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穆鲁加南萨姆并没有自己雇佣员工生产卫生巾,然后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而是通过发展妇女自助会的形式:让妇女们赊账拿走机器,然后在各自家里自产自销。

这一策略可谓极具颠覆性,首先,在印度妇女在家庭地位非常的低,几乎没有可支配的钱,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人群之一;其次,,生产机器赊销,简单培训等等直接解决了妇女们工作的需要;最后,使用卫生巾的是妇女,妇女之间售卖变得非常容易,自产自销,多劳多得。一个完美的分布式生产销售网络由此建成,而且卫生巾这种产品他的销量是很稳定的,每个村需要的量每个月基本上是恒定的,企业可以持续的拥有稳定的现金流。

在书中,普拉哈拉德教授还举了印度眼科医院的例子,假肢安装的很多例子,其中关键的策略就是价格。例如在美国安装一个价值的成本可能是3000美元,但印度的穷人也有这种需要,但他们是没有3000美元给自己装一个假肢的,这时候就是要发挥策略的的时候了,这个策略的逻辑是这样的:确定本地穷人能接受的价格,例如30美元--->确定企业想要的利润,例如10美元--->得出假肢的成本就是20美元。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到生产出价格20美元的假肢来。例如更换便宜耐用的材料,去掉销售渠道,去掉没用但研发投入很高的冗余功能,去掉定制化等等从而实行批量大规模生产,就近生产等等。

这就是商业机构可以通过帮助穷人来赚钱的策略:第一个,帮助穷人赚钱,增加收入就能提升消费能力,例如卫生巾的例子;第二个,帮助消除穷人因为收入过低而遭遇的各种匮乏,例如假肢匮乏导致无法工作,无法工作导致生活更加贫穷。穷人的穷有两种,一个是金钱上的穷,一个是因为穷产生的各种匮乏,例如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的王多鱼意外获得10亿资金,他本想花光10个亿,但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反之逻辑依然成立,这就是金钱上的匮乏导致举步维艰。特别是后面这种情况,因为穷买不起书,得不到教育,因此无法获得工作技能,从而导致缺乏工作机会,这就是一个可怕的消极闭环。普拉哈拉德教授的核心观点是商业机构可以把这些穷人当做消费者,帮助他们去通过改善匮乏而增加收入。

找到一种商业模式,让你的消费者先富起来,然后再去消费你的产品。这一点比尔盖茨的Windows系统、office办公软件、IE浏览器等等都做到了,而快手也在践行这一思想。

(2)金字塔底层的市场是全球性机遇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领域,所有网络结构,它的用户基础基数越大,用户使用时长越长,用户参与的注意力越深,这个网络机构背后的公司就越被资本市场看好,也就是越值钱。

因此,获得更大规模的用户数就成为首要条件,这就是普拉哈拉德教授的第二个核心观点:金字塔底层的市场是全球性机遇。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个,人人有消费需求。而BOP的人口基数是全世界最大的,超过40亿,接近六成。从表面上看,这些人购买力不如美国的高收入群体,但是他们也有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例如购买房子、米面粮油、手机电器、洗漱用品等等,人人都有消费需求,基数越大总需求也就越大。

第二个,人人有价值意识和品牌意识。书中有个例子,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偏远部落中,也有雅芳的个人分销商,这和早年西藏地区有娃哈哈的分销商几乎一致,这些几乎没有收人的部落人群,对他们而言雅芳很贵的,但他们之所以消费是因为有价值意识和品牌意识。

第三个,渠道与配送问题不再是问题。书中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个,技术能真正实现真正的普惠化。小米,OPPO,VIVO的出现让山寨机消失,极大的普及了智能手机就说明这一点,否则怎么会有今天微信,快手和抖音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像快手的算法也是核心技术,这一技术帮助普通人在内容消费的匹配上几乎做到了边际成本为0;支付宝上的金融产品也是,中国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在每个月距离发工资的几天需要200元300元周转,但传统模式下银行肯定看不上这个群体的...很多很多这样的案例,放在30年前,人和人之间要想无障碍沟通,电话入户的费用赶上在五线城镇买一套房的价格了,早年第一代大哥大售价58888元,这个价格能在当时的北京买一套小的四合院了,但现在699元买一个红米手机,打开微信,你可以免费发文字,语音和视频,使用多久都不收费。在书里,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渔民捕鱼上岸前就可以无障碍沟通好卖家,上岸即最大化变现,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去跑收购点讨价还价。在淘宝上,一个卷尺能做到1.2元包邮,拼多多上更夸张,一件充绒量足够南方人过冬的羽绒服9.9就能包邮实现。

普拉哈拉德教授“40亿~50亿穷人可以成为下一轮世界贸易和繁荣的引擎”这句话是十多年前说的,现在已经被充分验证,小米、微信,快手,抖音,拼多多的诞生足以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3)开拓底层市场需要全新的理念、产品和技术

企业要想开拓这个市场,就要和穷人通力合作,共同创新最受实现多赢。前面印度卫生巾的故事《印度合伙人》中,男主将简易生产机器租赁或赊销给贫穷妇女,让他们自产自销就是新技术的下沉中结合了全新的理念和产品。

· 新理念:穷人资产自销自己需要的产品;

· 新产品:没有包装但质量和国际巨头生产的卫生巾质量一样的产品;

· 新技术:通过改造国际巨头的先进设备,让其更便宜更适合小团队协作,设置不用电就可以完成。

穷人市场的特定和富人市场、中产市场的特点都不一样,每一类市场需要的策略也就不一样。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底层市场要特事特办,为此普拉哈拉德教授总结了底层市场创新的12条原则和8个经验。

受限于篇幅,不全部详细展开了,我们简单说下12个原则。

(4)底层市场创新的12条原则

分别是:

· 性价比创新:以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表现为重点。为BOP市场服务不仅与低价有关,还意味着创造一种新的性价体系。千元智能手机。

· 混合创新:创新需要混合式的解决方案。

· 运营规模:由于BOP市场很大,因此开发出来的解决方案必须能够在不同的国家、文化和语言之间复制和移植。

·环境友好:所有的创新都必须强调保护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水平。

· 界定功能:产品开发必须始于对性能(而不仅仅是形式)的深刻理解。

· 流程创新:服务过程创新同样重要。小米参与感。

·工作去技能化:降低应用时的技能要求很关键。微信和快手。

·消费者教育:教育引导顾客去应用产品也很关键。微信红包。

· 产品必须适应恶劣的环境。千元机也耐用。

· 界面:针对消费者群体的特点,界面的研究设计也相当关键。老人机UI。

· 配送:创新必须直面消费者。马化腾要求产品经理一个月见多少用户,调研多少需求。

·打破现有范式:值得注意的是,在BOP市场上,产品特征和性能的演变非常快。因此,产品开发商必须注重系统开发平台的兼容性,以便于融入新的产品性能。

也许,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这这个本事的核心思想,只不过企业要做的时要在适当的时侯和渔夫之间找到合理的分鱼模式。

我们回到快手的例子本身,得益于4G与智能手机犹如毛细血管般的在中国普及,快手抓住了我们所谓五环外,普拉哈拉德教授所谓的BOP市场的巨大机遇,这些超过10亿的中国五环外群体,代表了极广泛、高增长和极易被忽视的市场,这是快手的真正使用场景,也是生活中五环内的白领们没有看到它,觉得它很快的原因。

3、被看见的价值

前面说到,互联网企业争夺的就两样东西,其它后面一切都是以这两样为基础所做的“价值挖掘”,这两样东西就是时间和注意力。无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或者是游戏,他们其实都是信息流,信息流做的就是时间和注意力的生意。

理解这一点你就能理解很多企业经营的本质,例如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曾经在一次分享上问到一个问题“携程为什么做不出Airbnb这样的产品?”

在可口可乐,公司认为那些所有和自己竞争消费者胃部空间的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样的能占领消费者胃部空间的事物都应该成为可口可乐的潜在产品。可口可乐代表的是什么?是一个庞大类型的企业,这种企业我们将其称之为“通过占据物理空间实现企业目的”的机构,你的房子,车子,房子里面的家具,家电,图书,衣服,厨具等等,无一例外的都属这样的产品,人类史发展20万年,商业世界几千年,都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在展开商业经营和彼此竞争:家里的桌子,用了A家就无法用B家,厨房的冰箱买了C家就不会考虑D家,手里的手机如果是iPhone,没有特殊原因就不会换小米或者其它的...因为一方面欲望有限,支付能力有限最后导致需求量有限,另一方面,物理空间有限,人们要优化生活空间,毕竟北上广深的房子也不便宜。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们自然会忽略一些事情:时间,数据,物质。要知道,世界的组成主要就是空间,时间,物质和数据,数据包括信息,其实本质上世界一开始并没有数据这个组成类别,有的仅仅是在人脑中传承的信息,在到了图04中我们所说的网络时代,人类硬生生的创造出了另外一个和物理空间平行的平行宇宙:数字化世界,这一操作当然得益于技术,但它同时将人类世界的组成维度放大。

我们从空间,时间,物质和数据再来看商业世界本身:

· 传统商业:物理世界的空间的竞争,消耗的是物理空间。

· 互联网企业:数字化空间的竞争,消耗时间和注意力。

而物理世界到平行宇宙数字化世界,是需要通道和能量的,通道就是前面说的带的问题,主要还是带宽。而消耗的能量是什么?物质。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就是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现在我们说大数据一般就是数字化世界的数据,而算力就是能量。

最后,这个逻辑的结果是:商业的范式正在从物理空间范式转移到时间、能量和数据范式。如果谁单纯的抛开时间和能量说数据是未来商业的“石油”,那他一定是非常片面的。

好了,我们再来回答庄辰超的那个问题:携程为什么做不出Airbnb这样的产品?

因为携程认为它是解决商务人士居住需求的,而不是解决人们不在家住时所需要的居住需求,否则一切关于住的话题都应该如可口可乐关注吃(胃容量)一样被关注。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轻重模式相结合,轻模式是用数字化平台展示数据、处理预定等等问题 ,重的部分就是酒店、民宿、帐篷等等的建设,前者诞生了携程,去哪儿,Airbnb等等平台,后者就是工业时代我们大力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空房间)要想在互联网平台上被预定,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被有需求的人看见。,数字化平台就是干这件事的。

到了快手,快手提供的是什么?快手平台上的供给是一个个短视频、直播等内容,这在平台上而言,无论前后端它和携程上的酒店信息,Airbnb上的房屋信息,贝壳上的楼盘信息是一样的:一堆数据。差别在于展示方式,定义级交互方式,供给端生产方式以及供需两端的匹配方式。而视频、直播的内容要想有意义有价值,管家也在被看见。

前面说到,只要有规模,任何形式的内容其实都有其相应的受众,一旦一个人,一件事被广泛的看见,那么聚光灯下的力量就非同一般,这种力量对任何人都非常的公平。快手团队和相关核心的几十个人,每人写了一篇文章组成了一本书,算是快手到现在唯一一本传记,书名叫《被看见的力量》,它总结快手在这个视角下的核心,快手上的短视频,究竟为供给端创造了什么价值,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任何事情(事物),一旦被看见,它的价值就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呢?大致是这样的:技术导致注意力门槛降低(获取)---> 吸引大量用户---> 成为看见众生的窗口---> 闭环产生汇聚更多的注意力---> 注意力规模效应产生---> 注意力红利被创造---> 人人获益。

我们前面详细谈过规模效应,分享过业务规模效应,也分享过组成业务要素的规模效应,而快手这这个视角下的规模效应,表面上看是短视频业务规模效应,实则是注意力规模效应。

注:这里的被看见就是关于用户注意力的争夺。

4、快手的本质

我特别喜欢框架或者模型,这对理清我们思路有非常大的帮助。与此同时每一件事情,如有必要,在具体行动之前我一定要思考清楚这件事的本质,然后再依据此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

这几年研究商业案例多了,发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有这个习惯,包括我们这两年会津津乐道的张一鸣与王兴,查理芒格有一个100个思维模型也是在说这个事,虽然快手的宿华未曾表示过这些,而是一直坚持程一笑时代那种朴素的能力,但为了更好的说清楚快手极其带来的启示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搞清楚其本质。

(1)任何项目都适用的分析框架

在开始之前,介绍一个任何项目都适用的分析框架:本质-阶段-路径。

微信点赞扣话费_看快手点赞关注扣钱吗_金贤京关注刘雯还点赞

很简单,开始要做某个项目前,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开始要做的这个项目他的本质是什么?注意本质并不是唯一的,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拆分,看到的会不一样。本质的思考目的是为了找到真正准确的目标点B。

第二个,该领域的发展阶段?短视频的竞争已经到了下半场,但医疗大健康甚至教育行业我认为依然处在上半场甚至刚刚开始。这时候,你去做短视频平台的创业就很难,甚至做短视频领域自媒体创业也很难,但到医疗健康领域,难度就会小很多。对比行业发展阶段和我们所处的情况,就能校准团队所在的地点A。剩下的就是找到从A到B的路径。

第三个,从A到B的路径。这里要强调的时,如果你像易到用车、快手一样本身就置身于集市中,而那些要出现的竞争对手还遥遥无期,那么路径的选择上你会从容很多。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有些团队一出生就在罗马,这是运气与机缘。但如果你是进攻者,很不幸处在距离目标地B很远的A点,那么决不能轻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这种术语,而是要竭尽全力去找到从A到B的最优路径。绝大多数企业甚至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A点。因此,找到最优路径并all in去实现它才是唯一出路。

这就是“本质-阶段-路径”框架的实践与指导意义所在,游戏和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叫“金手指”的东西,在游戏里通俗的讲就是作弊神器或者最顶级的“充值”玩家,而在武侠中主要是某些奇遇,例如张无忌掉下山崖习得神功等等,而商业世界的最优路径,就如同你在商业游戏中找到的金手指一样,它会让你事半功倍。

下面我们用这个框架的第一个问题看看快手,后面两个问题作为现阶段短视频领域的讨论,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

(2)快手的本质一:社交媒体游戏

马化腾在微信红包大火后对其总结非常精准到位,六个字:社交金融游戏。

马化腾说微信红包的本质是“社交金融游戏”,本质是游戏,金融是目标,社交是基础。看到了吗,竞争对手支付宝的本质是金融,而抢滩支付宝主战场的微信红包的本质居然是游戏。为了实现金融目标,微信做了一款基于金融和社交关系链才可以玩起来的游戏,所有人要想参与到这个游戏里面,你要有微信吧?要实名吧?要发红包或者抢红包吧?发红包就要开通支付能力吧?开通支付就要绑卡吧?

一连串操作下来,腾讯财付通才有今日的局面。当然,两大平台相爱相杀6年多后的今天,我们现阶段对比微信看阿里系的产品,例如淘宝和支付宝,实际上阿里依然没有学会微信为什么从23倍的差距会超越它,这不是简简单单微信用户基础用户量远高于支付宝这么简单。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父母都是农民,学习App的成本很高,学了忘,忘了再学很快就忘记,像我母亲进去淘宝就出不了,稍不留意点到什么地方就会进入到什么游戏中,想退出就会因为某些奇葩的按钮颜色陷入无限循环模式。这样的产品非常的多,例如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我给他配了一个Android手机,让他看新闻、视频,没事方便和我微信视频。有一次我回去一看,手机里装了几十款游戏App,他也不知道怎么来的,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他的操作,我发现他很容易被头条上游戏的视频的广告吸引点击,误以为这是什么视频,但进去后就出不来,只能被App挟持着不断地操作。虽然所有的游戏App他一个都没有打开过,但时间久了他告诉我,头条上的视频都看不了,也就不愿意再探索了,无论是淘宝还是头条,这是典型的把用户在往外推。

现在,我父母支付只愿意用微信,因为太简单了,死活不愿意碰支付宝,因为不会。一个“不会”就让支付宝基本上拒绝了他们这个群体的市场潜在可能性,那么他的用户基数到目前为止也就基本见顶了,是永远没有机会赶上微信的。

回到快手,同样的我父母都在看,有一天晚上我睡的比较早,迷迷糊糊听到我妈在笑,跑过去发现她在玩快手。而且我和我妹妹都没有给她安装注册过快手,是因为我大姑妈推荐她去镇上找人装的。她之所以笑,是因为看了我大姑妈发的老家的几段视频。反过来,她们一开始不会玩抖音,但已经在快手上买过衣服和鞋子了。

这是多么神奇,我作为曾经的产品经理,说实话从未像拼多多黄峥创业时那样“我一直在想我父母这样的人他们需要什么”,而快手解决了这个群体的某些需求。

忘了说了,在快手上发视频的姑姑是没上过学的,她是文盲。

那么,快手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从商业五流的角度看,快手的本质是“社交媒体游戏”。本质是游戏,社交和媒体既是目的又是工具,当然媒体(内容)还是载体,而快手的未来社交会是一个根本目的。商业五流后面会讲,这里稍微提一下,是指商业是由人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五个部分组成,媒体属于信息流的一种。早期互联网巨头,特别是消费互联网,分别占居商业五流中的一个,例如腾讯是人流,字节和快手都是信息流,阿里是商流等等。到了产业互联网,平台或生态们不再是去占据一流做大做到垄断,而是占据该产业的全域流(所有五流),例如贝壳就同时占据了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人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五个部分。

商业五流的结论非常重要,具体可以参考《》和《企业》两节。

对我父母而言,刷快手就如玩小游戏一样简单,既消耗了多于的时间,又获得了亲戚朋友的动态,自己也得到了满足,足以。与此同时,他们没有任何学习和操作压力,不会动不动就出不来而去求助于子女或者镇上的年轻人帮忙,在这里老人们自己就能掌控一切,在字节和阿里的产品上,商家们掌控一切。

(3)快手的本质二:新型网络结构

从世界的组成角度来看快手的本质,我们又会找到另外一个答案:快手的本质是一个新型的复杂网络结构。

这里面很多概念似乎都比较模糊,实际上我们现实物理世界的所有关系,都可以对应到数字化世界中,抽象为数据或者网络,本质上这两个是一个东西。

什么是网络,例如现实世界的一个个人,在数字化世界被抽象成了一个个节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被抽象成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

图07: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来源于李有龙的《成功商业模式启示录》

因此,一般把节点和连接称作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那么除了人,我们如果还把房子,车子,手机,猫猫狗狗,花草树木等等世界万物都抽象成节点,把所有的关系都抽象成连接,是不是就会有一张庞大无比且复杂无比的网络呢?

这里的复杂无比你就可以理解成我们所说的复杂网络的复杂,虽然在网络科学中有所差别。

现实世界是一个世界,网络世界也是一个世界,微信,淘宝,抖音,快手等等都是独立或者有关联的网络世界,而这一个个关联或者独立的世界,就是前面说到的“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做网+带生意,络的核心在结构,带的核心在于宽度,也就是带宽。”

和现实世界的这张大网相比,互联网企业的网络有啥区别呢?那就要继续分析这个本质中的几个关键词,第三个关键词是新型,第四个关键词是结构。

新型,就是你复制构建的这个网络完全有别于其他现存的网络世界的所有网络,正如你无法复制另一个淘宝,快手出来,但你可以利用字节的方法做一个抖音出来,利用黄峥的逻辑做一个拼多多出来,但是淘宝和拼多多,快手和抖音他们虽然都定位于电商和短视频领域,但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网络,是全新的,否则抖音快速发展的时候势必会导致快手的萎缩,但现实他们相互促进,彼此成就了对方。

结构,就是网的形状与构成与连接的带宽。例如,同样的砖头,木头、水泥、钢筋、装饰材料,有的堆砌在一起是教堂,有的是写字楼,有的是居民楼,有的是故宫博物院,有的却是一堆工业垃圾,有的仅仅是原材料本身。这里的教堂、写字楼、居民楼、故宫、工业垃圾和原材料都是一个个基础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结构,网络也不例外。

十个同一单位但走动不多,相互知道的同事,他们在微信里是好友关系,朋友圈点赞之交,到了脉脉可能是有的人之间是彼此吐槽对象,到了淘宝老死不相往来,到了拼多多又成了拼单的利益体,这些网络最大的差异在于:形成的连接及连接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最后的网络结构的形态。

这是第一个,网络中的连接、连接的带宽决定网络的最终结构。

第二个,网络的演化方向也决定网络的结构。例如抖音现在正在把集中式算法分发升级为类似快手的分布式算法分发,这是它网络结构演化的一个决定性方向,未来的网络结构肯定有别于现在的结构。

第三个,网络的演化动力也决定网络的具体结构形式。抖音和快手的动力一部分来自算法,抖音的另外一部分来自运营,快手的另外一半来自模式,各种演化的力量组合在一起必然会不断的改变网络结构。

(4)不同时代的网络结构

我们以最近二十年的网络结构为例,主要是PC时代VS 移动时代。PC时代网页是基础节点,到了移动时代,人成为基础节点。

相比于PC的中心的网络结构,快手这个全新的网络结构,是一个由兴趣图谱和社交图谱叠加形成的分布式复杂网络结构,它的最终表现形态可能是一个个内容和社群。内容和社群的特点是,多元且分层,没有明确的黑白界限、好坏之分、高低贵贱,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平台治理的规则,任何内容和社群都可以在这个复杂网络中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然后通过工作量证明获得社交货币,从而让网络更加接近于特定情况下真实的多元世界。

在中心化的网络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围绕极少的头部在转,例如明星、大V、企业家和主流媒体等等,例如几十年前看电视只有CCTV,看报纸只有人民日报等等,这就相当于12亿(当年人口总数)人全部被集中且强制消费一套内容,这个内容是由编辑根据各方利益需要最后筛选判断给出的平衡后的结果,因此12亿中国人都只看一份报纸,一档电视节目等等,这一传统在PC互联网时代被顺利的延续到了门户网站,今天依然活跃的新浪、搜狐就是,千人一面。

到了分布式网络中,内容被社交关系或者数据智能分发,这时候多样性暴增,从之前的千人一面暴增为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原则上14亿人就会看到14亿种不同的界面、消费不同的内容。

同样的,在移动时代,中心化网络依然存在,短视频两大顶流抖音和快手就是其中的各自代表,抖音早期的分发逻辑就是集中式的,显然在数据智能上平行迁移了今日头条的算法,但总体而言日活6亿的用户消费的短视频内容几乎一样,这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获得的。根据极光的数据,抖音2020年9月份后的用户日均时长近夸张的440分钟(如果是正确的),日活6亿,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抖音用户的总消费时长。然后你再看抖音上爆款视频的播放量,一段15秒~5分钟左右,200万点赞的短视频播放量普遍在1500万~2500万左右,我们取中位数,视频长度2分钟,播放量2000万,单个视频的用户时间消费是4000万分钟。6亿*440分钟/2000万分钟就能大致推算出爆款视频的数量,约为13200个。需求端6亿日活,440分钟停留,供给端1.32万时长2分钟的视频,供需严重不平衡,能解释这一切的有且只有一个:中心化分发消费。

说白了撑得撑死,饿的饿死。

当然,这仅仅是非常粗糙的一种估算方式,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这种思维,抖音官方发布的《2021抖音春节数据报告》中公布的2021年春节期间,抖音用户拍摄了1.3亿个短视频给全国网友拜年,1.3万比1.3亿,这里面有99.99%的用户的内容其实是无法获得展示的,这就是系统公平性的反面。相反的,像快手和微信这两个大的网络中,快手的社群,微信的微信群和朋友圈等等,就是一个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节点,除了极个别用户数很大的社群外,绝大多数都是几个人到数百个人,例如你的朋友圈的人数就是好友的人数,上限原来是5000人,绝大多数人的好友数都在500以内,微信群更彻底,500人封顶。这时候一个内容,例如一篇文章,一个短视频,无论是发到群里、朋友圈上,它的曝光量在该节点都是有限的,这就保证在总流量有限的情况下,每一个内容都能得到一定的展示与曝光。

和微信通过社交关系链分发不同的是,快手在2012年宿华加入后,就将这种分布式分发方式放到了快手内容的分发上,当然这一点是践行了程一笑的产品哲学:只要你发内容,我就一定会给你展示让被人看到获得注意力。这成为快手这家公司早期的使愿价重要组成部分。快手上市时公布的日活用户为3.05亿,用户时长为86.7分钟每天,虽然远不及抖音,但日活3亿+的背后是每天的264.435亿分钟的消费能相对公平的展示给每一位创作者。

这里面,极细颗粒度的同类人被充分分群连接,在该社群所形成的内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可以产生极强的共情与催化作用的,这时候创作者和消费者是有情感关系沉淀的,这是集中式和分布式最大的差别。有关系沉淀下来,人们对创作者的内容质量的容忍度就会有一定的忍受范围,甚至开始关心生活的日常。相比于没有关系的网络中,内容质量一旦不达标就会被瞬间切换。因此,在快手、微信这样的网络中,延伸出看直播、卖东西、打赏等等,就顺理成章。微信里面也是这个道理,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和红包等等的成功就极大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策略得当,我认为微信里面几乎可以做现如今网上的所有形式的内容分发,包括电商,本质上也是信息匹配的问题,拼多多就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当然,过渡分布式的问题也比较典型,就是做不大,很难出圈。

5、网络结构的差异

快手通过关注形成社群,但关注形成的社群大小不同,社群内部所形成的连接深度也有所不同。由于关注的存在,实际上社群和社群之间也是有连接的,这样复杂的网络结构就由此诞生。

微信通过相互添加好友形成网络结构,之后新增的微信群、摇一摇、附近的人、公众号等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这个网络结构。

到了更早期的微博上,微博起家就是很好的运营了明星大V等,知乎也是这种策略。微博是明星大V等等 VS 90后00后(2012年前后的90后和00后)的学生群体,不同的人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巨大差别的。明星大V的生活和关系和普通人几乎没关系,他们是没有社交渴望度的,特别是希望认识更多普通人的社交需求,因此他们很难去横向、向下这两个方向拓展关系,有且只有关心向上的关系拓展,但事实是一旦到了明星、大V和企业家等等金字塔顶层,他们的顶层又能有几个人呢?这就注定圈子或者社群做不大,而你在微博上关注某个明星,关注的这个动作带来的你和这个明星的关系在网络结构中,是单向的,这和中心媒体《人民日报》CCTV没有区别,他们只注重对外表达,不会和你互动。

图08:网络节点的方向性,来源于李有龙的《成功商业模式启示录》

没有互动,就很难打破所谓的“第四堵墙”,所谓的第四堵墙,也叫第四墙,fourth wall,源于戏剧行业的一个术语,是指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的“墙”。它可以让观众看见戏剧中的观众。从另一个层面讲,观众在电影、电视节目中出现,可以被看做是“打破第四面墙”。

当然,电视、电影和短视频这些内容天然的就有这堵墙在,一些在拍电影的时候的高级手法也会试图让电影里面的人和影院的观众产生互动,例如指着摄像头让观众互动,特别是恐怖电影这种镜头较多,让观看者深度参与其中能大大提升恐惧感。

打破第四堵墙一直是一个视屏行业的难题,但Bilibili利用弹幕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个我们在《B站启示录》会详细讨论。

回到快手的例子,早期的快手社群中,形成的互动关系更多,原因是短视频作者非常重视每一个关注自己的粉丝,也会积极地和他们去互动,甚至在快手的算法中,分发的权限里面有一部分分数就给了作者互动的程度,后来今日头条也加入了这一指标,硬是逼着作者和用户在评论区互动。

快手这种新的用户群,新的用户所形成的网络关系,就会出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当快手出现困难或者瓶颈的时候,用户照样喜欢它,产品有粘性,这就为创始人和团队留出了更多的反馈和试错的时间。

这种新用户之间形成的新型的网络关系,其实就是所谓的“社区氛围”,这种社区氛围是带动快手快速演化、成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例如,一个创作者,在这个社区中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和尊重,他通过工作量证明,在社区你就沉淀了社交关系链、社会资本和社交货币,只要社区的发币系统不奔溃,不出现负的网络效应,那么用户就不会轻易离开,因为离开的成本太大。

6、快手的最小单元

用算法匹配或者分发,是有很多条件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是你的内容颗粒度做到了最小单元。我曾经给大型金融公司做过他们的《服务目录》和《服务场景目录》,在此过程中开始深度的去研究服务,产品,内容等等的最小颗粒度,而对于算法系统而言,最小的颗粒度是匹配的大前提。

例如头条上的一篇文章、微信的一个人与其对应的ID等等,而快手上就是一个个短视频,但短视频后面对应的是人以及系统为人添加的标签。因此,快手的最小单元是很丰富的:人,视频,地理位置,关系,各种标签等等。

其中,兴趣,地理位置和关注是早期快手最重要的三个机制,也是这三个机制得以让连接高效的组织。

需要特别提出,微信早期匹配的是人与人,而匹配方式有手机号、微信好友关系、二维码、群加好友等几种,这些都和算法无关,都是基于特定产品模式得以实现的,如果不是腾讯在QQ时代的强大关系链积累,真不能就说微信的这种匹配在效率上能搞定算法。

7、快手在商业五流的位置

传统商业中,普遍认为商业是有人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组成,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数字化的需要,先出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将其统称为商业系统“四大流”。发展到现在,又出现了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能流、商流、技术流等等各种“流”,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就是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统称商业新“五流”。

图09:商业五流,来源于李有龙的《成功商业模式启示录》

商业新“五流”是有前后上下对应关系的。

首先是人,人即目的,人乃根本,所以第一个核心是“人流”,任何商业形态最终都服务与人,包括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其它“四流”,人流产生其它“四流”。

人产生信息,信息组成信息流。这些信息包括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市场根据人性不断的利用知识、智慧产生商品,这就是商品流的产生,也就是上图中的物流。

商品要交易,要流动,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匹配到合适的人或企业手里,才有价值。因此有了商品流和物流。商流和物流,它们本质上都是同一物种。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工具来衡量无差别劳动的等价关系,所以随即出现了资金流。

随着聚集规模的拓展,加之人的需求无限,人与商品之间要形成一对多的匹配,就需要策略或者工具。例如早期的集市(农村现在还有赶集一说)、之后的商场(购物商场)、现在的数字化平台(淘宝,微信等),都是基于某种策略或者技术出现的,用来匹配人的需求与商品的某种形态的载体。

目前,最高级的形态就是基于技术流形成的数字化平台。

所以 ,从先后顺序上讲,人流第一,商业价值也最大,理论上竞争也会最激烈,一旦形成优势,例如网络效应,壁垒也最高。

人流之后,然后依次是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商业价值依次递减。

但是,这个分类,完全正确吗?

未必!

资金是金融的一部分,我在《》一节讨论过这个问题,金融是工具,本身并不能替代具体的场景,也就是说,资金和技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工具。

图10:商业五流的重新划分,来源于李有龙的《成功商业模式启示录》

举例说,例如张一鸣看世界的一个维度就是五流,他觉得除了资金和技术,世界是由人流、信息流和商品流组成的。但是2012年(字节跳动成立前后)中国有人流巨头腾讯,有商品流巨头阿里,却没有信息流巨头。

从2018年开始,关注字节跳动的人都会发现,字节跳动同时在向商品流向后延伸,和向前找人流。

2019年字节做了多闪,目标直指腾讯,抖音海外拓展也对Facebook形成了极大的压力。2020年,字节跳动又成立了电商部门,开始把信息流“导流”到电商,顺理成章。

向后容易,向前难啊。

那么,从商业五流看,快手处于什么一个位置呢?前面提到,快手属于消费互联网,这类和产业互联网有很大的差别。消费互联网讲究在商业五流中占据其中一流,最好能做到垄断,例如像微信就基本完全垄断了人流。但信息流的企业PC时代的百度还在,移动时代是字节跳动。到了商流,PC时代的是阿里和京东,移动时代淘宝通过手淘顺利过渡,京东通过手机京东依然健在,行业还诞生了新的拼多多渐成气候,对阿里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前面说到,由于贝壳在分发和连接模式上,同时兼顾了数据智能的算法分发,又兼顾了涌现智能的社交分发,实际上快手在商业五流的位置同时兼顾了人流和信息流,但主要还是以信息流,也就是短视频、直播这类为主。说白了,我认为相比于字节跳动对微信的威胁,快手从产品的角度看应该对腾讯威胁更大。但快手团队存在的短板明显更多导致实际压力反而更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运营力。

8、从企业三大引擎的角度看快手的创新、增长和利润

我们再从企业的三大引擎来分析快手,前面已经提到过一次,三大引擎如下图,这里就不再展开详细分享了。

图11:企业成功三大引擎,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快手对应的能力分别如下:

· 价值创新引擎:创造了短视频的集市,其它人都是跟随模仿者。

可以说快手发明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个产品,第一个是GIF动态工具GIF快手,第二个是基于社区的短视频工具快手。如果从更广阔的角度讲,快手还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分发匹配的混合分发模式:社交分发+算法分发的混合模式。这一点和头条做文章推荐的时间基本相仿,有人把快手比作短视频领域的拼多多我觉得是不太合适的,它更合适的比喻应该是短视频领域的拼多多+头条。他们普遍的特点是用户群基本接近、算法分发提升了传统PC时代的模式。

以上是简单的人人都可见的快手的价值创新引擎,快手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创新引擎,一个是符合所有创新型社交网络的“工作量证明”体系,第二个是在快手的网络结构中打造了社交货币并形成了稳定可持续的货币与经济体系。

(1)工作量证明

社交网络中工作量证明和货币体系的平衡是决定社交网络成败的关键,这是快手的第二大、第三大价值创新。

不知道大家谁还记得当年火爆一时、刷爆朋友圈的的Prisma/脸萌/激萌/VOUN/黄油相机等等,在2015年前后,各种拍照app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都闪耀了一下就再也没有发光发热,虽然我偶尔还能在抖音上看到Prisma的广告,但却没有一点动力去下载使用它。

这些产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太好用太简单,人人几乎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完成特定领域的艺术创作,特别是Prisma,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算法和极简的操作流程,让照片艺术品效果化从未如此简单。

而他们失败的根本也在于太简单了,简单的人人都无须为此付出任何成功或者工作量,这样的社交网络就是有问题的,这就是第一个问题:缺乏工作量证明,容易得到的就不容易珍惜。

这个逻辑和现实世界中的工作量证明是一致的,在社会网络这张大网中,任何人想改善生活就必须赚钱,赚钱就必须努力,努力还要朝正确的方向努力。一般而言,你赚钱的多寡和你努力的程度成一定正比关系,这个努力的成本就是你的工作量,而工作量本身你要通过社会公认的契约关系证明且别认可才行。例如同样的搬砖,你将一块砖来回的在A点B点之间搬运是没有任何价值,但是你如果去工地上接受工地派发的劳务合同,搬砖就可以赚钱,搬的多赚的多。

在快手里也是,一个57秒的短视频,虽然人人都会被算法公平的对待,但并不是所有的视频展示权限完全平均,决定你的短视频被看到的次数的是定的定位、短视频的质量、封面、发短视频的频率、互动深度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有付出的,而不是像Prisma一样只要会按下拍照按钮就可以出艺术照。

最终的结果就是,你努力的越接地气(接快手的社区氛围所需要的地气),你获得的关注越多,因此获得的社交货币越多,最后变成法币的可能性就越大。

(2)社交货币及稳定的货币体系

要工作,你就要给别人发工资,社交网络里面也不例外,只不过我们把社交网络的货币称之为社交货币。但是一份付出发多少社交货币合适,一个网络中都少量的社交货币合适,根据网络的演化增速设计多大规模的货币M2合适?只有这一切稳定的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才行,这就是稳定的货币体系。

· 规模增长引擎:我们这里的规模化引擎主要是指利用运营力将抽象能力标准化后批量快速复制的能力。

(1)规模化的巨大挑战

规模化最大的挑战有两个,第一个是把抽象能力具象化、标准化,第二个是运营力,就是把标准化的能力通过某种策略、手段匹配给其用户。在《贝壳启示录》中我们说过左晖认为顶级人才的三个标准,其中有一个就是非标能力抽象为标准能力的能力,左晖认为全中国具备这种能力的团队少之又少,如果你具备这种能力,聪明好学上进,有很强大的内心,那么你就可以成为左晖眼中的顶级人才。

回到快手的这个例子中,我认为快手的匹配能力,也就是“社交分发+数据智能分发”为主的混合分发的算法,如果能抽象成标准的能力,例如打造成API对外开放,这就是一种平台化的思路。

同样的案例在字节跳动内部很早就开始尝试,例如张一鸣将在今日头条积累的智能分发能力平行迁移到抖音,获得验证并且得到了更高速的发展,之后又在Tik Tok上进一步平行迁移,就是例证之一。字节的第二个例证是飞书这款办公软件,一开始仅仅是给字节内部团队使用的,现在开始内部业务外部化,也是一种非标能力标准化输出的能力。

类似的例子很多,亚马逊的云计算,也就是AWS就是电商业务对算力的需求,开放给了全行业;阿里的支付宝就是第三方支付能力的开放;京东的物流就是仓储物流能力的开放,亚马逊的FBA也是同样的模式;对应的在贝壳上,真房源系统、ACN协同网络也是等等等等。

我们看到的很多,但实际上这些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所谓你看到的都成功了,但是你没看到的都失败了,绝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2)规模化的演化动力

第二个是,标准化实现了,也通过小范围的验证该标准化能力有足够大的市场,但是怎么做到它能快速覆盖市场从而出现一种网络的规模效应呢?也就是说在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之前,你已经利用规模效应基本实现了该领域的垄断。

怎么实现这一点?

看快手点赞关注扣钱吗_微信点赞扣话费_金贤京关注刘雯还点赞

那就要你拥有强大的运营力,这一点看看抖音2019年春节运营,微信红包2015年春晚的运营活动,你再看看拼多多和各大卫视的合作,就能明白一二。

(3)规模生死点:规模效应与速度经济

所谓的规模效应,泛指在特定范围内,因为供给(产量)增大而带来平均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利润不断增加的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讲,规模效应看似带来的是成本优势,实际上远不止于此。

互联网公司的规模效应一般是指网络的规模效应,Network Effects,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对一名用户的价值 ,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用户数量越多,越有价值;反之,越有价值,用户数量就越多。这是一个正向的价值循环闭环,而且属指数级,具体可阅读《》。

在《》一节中,我们说,网络规模效应是平台建设的胜负手,本质上它是杀灭竞争形成护城河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利润引擎:杀灭竞争的赚钱能力。企业怎么才能正在的赚到钱?本质上是一个或一两家企业在某个领域实现了垄断获得了垄断利润。在互联网平台上,垄断的主要手段就是网络效应。

目前看网络型企业的经济形式,无外乎两种:速度经济与注意力经济。

(1)速度经济

简而言之就是用速度快速实现规模从而获得垄断赚取垄断利润。上世纪八十年代其,美日等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了创新经济,但一个产品从创新设计到生产逻辑、销售,需要很多不同的环节,因此美日等国在国内做高附加值的创新,然后把较低附加值的生产部分外包出去,放到中国这样劳动力低廉的地区,然后在利用企业强大的营销网络销售成品。

这一模式在苹果公司得到了最大化的应用,后来者特斯拉也不遗余力的采用了这一模式。

创新经济模式下,大公司要做的要么是做好创新,要么是紧盯着市场上的创新公司,等其有所成就快速发起收购。例如辉瑞制药这样的企业,依靠其强大的销售网络,每年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收购成功研发新药的创新小企业,这样他们就再也不用为研发不确定性投入海量的成本。

但是,你大公司有钱,比有钱的大公司多了去了,有价值的创新标的反而并不多,而且小企业一旦创新成功,还有资本的支持,不一定就非要选择被收购为终点。这时候,新的经济模式就势必要诞生,这种经济模式就是速度经济,相互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创新的质量,还要比拼创新的速度,速度甚至更为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创新的速度经济。但是速度源于啥?组织机制。

现如今 ,没有成功跨越规模效应临界点的互联网企业,相互之间竞争的最大法宝就是创新的速度,持之以恒高质量快速的创新。

有了创新,另外一个就是怎么把创新的产品或能力、服务快速匹配给市场(消费者),那么运营力、市场力也要跟上,苹果和特斯拉这种产品的营销能力、渠道能力等等足以说明这一点。

这其实还是企业的前两大引擎:价值创新引擎与规模化复制引擎。

那么,在同一赛道的快手、抖音是否都满足这两个条件呢?

(2)注意力经济

第二大经济模式就是基于时间的注意力,停留时长越长,注意力越集中越受欢迎。一般把这种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未来商业利益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称之为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并且把注意力经济、体验经济、非摩擦经济、精神经济和零距离经济统称为五种新经济。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实际上,现在的社会,信息严重过剩,从最早的博客,到微博,到头条和微信公众号,到语音再到短视频,各种形态的新媒体内容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绝大多数信息对人而言是无用的,或者说“价值信息密度”过低,这时候高价值信息密度的信息就显得难能可贵,这样的信息有三方面特征(至少包括其中一种):

· 高级的内容形态。无限接近于物理世界和人交互的信息类型,例如在某些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视频相比文章,它的形态更高级,同时兼顾了文本、音频、图片等内容,因此它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受众面。像很多农村地区的人看一本书很难,但看电视问题不大就是这个原因。

· 高质量的信息。说白了就是没有信息噪音,全是高质量符合需求的信息,例如“知行合一”四个字,多一个字都是噪音。生产这种高质量信息的平台会是未来一种方向,如果信息或者内容能做到独家,那么稀缺性自然产生。

· 恰当时刻的恰当呈现。信息质量高低本身就要分场景,平时看似无用的信息关键时刻能救命,因此恰当与实时更为关键。搜索引擎过去几十年如此重要,未来依然会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它能真正的解决一些问题。

信息爆炸后,注意力资源自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能吸引并获得更多的注意力,谁就有更大的商业机会,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环境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改变了传统价值分配的模式。

你看快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与抖音都是注意力经济最典型的案例。

9、供需连模型看快手

借用上面的图片06来看。

图06:供需连模型,来源于李有龙的《数字化转型200讲(第二期)》

一般市场被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需求端,也就是买方,他们负责出货币;第二个是供给端,也叫供给侧,也就是卖方,他们负责出货或服务;但是,买卖双方怎么能形成匹配呢?那就需要连接端,也叫连接方、连接侧,在传统经济中,市场、品牌、渠道等等都充当连接端,在互联网经济体中,平台充当主要的连接端,与此同时市场、品牌和渠道也在积极的发挥各自的效能。

(1)供给端

成本。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进入门槛大幅度降低,就可以形成供给端的扩容,互联网平台不仅匹配连接效率更高,关键是实现了供需双方的扩容。短视频能够爆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能手机的爆发,让拍摄视频的成本降到了0,而且快手的进门门槛又极低。以前能拍视频的人都是专业的人才配备几十万上百万的装备,现在人人都可以拍摄,供给端的扩容可谓数万数百万甚至更高。

规模。无法跨过规模效应的临界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规模的第二个含义是市场规模要能覆盖平台建设方去养一个研发平台的科技团队,假如一个国家200万人,大家每天点外卖也养不活美团一个2000人的研发团队,这时候利用数字化平台做外卖就没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规模太小。中国农村市场就有六七个亿,如果外加所有农名工,这个市场会更大,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规模,这就是快手的底气。

订阅。通过人去分发内容,也就是订阅主义。实际上快手骨子里有很多地方和它早期严重依赖的微博很像,但骨子里有可以回避微博最大的特点,防止自己成为微博的动图版。订阅就是微博的一大特点,但另一大特点转发被无情的阉割,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可以模仿和回避微博本身,又非常好的赶上了周期,很难说快手有任何立足空间的。

当然,无论是成本,规模还是订阅主义,供给端要能赚到钱才有继续生产的动力,YouTube首席商务官罗伯特·金启尔在他2019年的新书《订阅:数值时代的商业变现路径》中总结了三条网红成功的核心要素:

· 第一,自由的分发机制。说白了就是每个人的短视频都能被公平的展示,村里放牛的小马哥和明星刘德华同等质量的短视频,就应该获得等效的平台推荐与展示。这也是中心化时代和分布式时代最大的差异,在这个是的我们再也找不到像歌曲《甜蜜蜜》歌手邓丽君一样,一首歌、一个人可以红遍大江南北的例子了。

本质原因像前面说的,放到二三十年前,对中心的组织而言,它也需要消费者的注意力,而它能获得的注意力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一定要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效用最大化,例如央视新闻联播前后几秒的广告,每年都会诞生标王。这就直接导致99.9999999%的人没有能力参与竞争,最后多样化供给、低门槛供给端扩容的可能性就被完全关上。

最后的结果就是,人们一天24小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甜蜜蜜》邓丽君等身上。

但现在,人们的注意力要给分给微信上的好友,抖音上的网红,快手上的好友,B站上的UP主,学习APP上老师,酷爱疼上的IP剧作,电影院的电影,购物app淘宝和京东,还要时不时帮忙拼一单等等,我们更不用说很多平台之间的内容都有相当大的重叠部分,这部分重叠又在消耗同一类型内容消费者的注意力,例如直播,抖音的网红直播,快手的老铁直播,淘宝的店主和客服的直播等等,短视频,文章,音频等等也不例外。

最普通的人也可以公平的参与到注意力和用户时间的争夺上来,这是自由分发机制最大的价值。

· 第二,稳定的收入来源。让所有参与且愿意真正坚持付出的人,都能因此收益,甚至获得远高于其它渠道的收入。这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被看见从而获得足够多的的注意力,我国网民12亿,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快手上的短视频,在中心化时代和很多所谓专业人士眼中,可能绝大多数不及格甚至很差,但一旦用户总量足够多的,每一个视频都能找到其特定的消费者,而且不是一个,是一个小群体,这些群体数量都在数十万甚至百万规模。

前面说了,获得足够的注意力就能有收入,几万就是不小的群体,何况几十万上百万的注意力。按照快手、抖音两平台现在短视频创作者的变现能力,粉丝数量超10万后,平均线以上的生产者通过每个粉丝赚到的钱大约在0.5元~50元不能,普遍呈现粉丝数量越多,单价越高的现象。例如快手上教Excel拥有90多万粉丝农村姑娘兰瑞员一年收入超50万,和大学教授一个级别。抖音上,一个转行做汽车短视频不到一年获得800多万粉丝的创作者,刚刚花了180万全款买了一辆宝马M6,而比他早一年半的另一位创作者现在用户数超3000万,收入能养活50人的团队。

那么,这些网红的收入,是抢占了中心化组织的原本收入吗?并不是。他们不是抢占了中心化媒体的份额,而是重新创造了一个远大于原来市场份额的市场,任何人都因为这种攻击和需求的扩容而受益,包括传统中心化媒体。

归根结底,这种自由的分发机制让供需两端可以更精准的匹配,而供给本身也不再受到传统有限的版面、时长、货架位置等等限制。这一次,技术的发展让供给不再有边界,数量和质量的边界一起消失。

· 第三,技术得以让音视频制作成本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了好的商业机制(自由分发机制),有了稳定的收入,但这些发生的前提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所有人的参与门槛都降到了几乎最低。拍一段像张艺谋大片的视频估计估计对大多数人有难度,但随手拍一段人人都可以。

(2)需求端

互联网出现之前,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前,我国消费市场虽然庞大,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需求是被无情忽视的,即便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到最高峰的时期,这个忽视依然是存在的。

快手的出现仅仅是满足了这些绝大多数人在获得更多注意力或看到更大世界的一个方面的一类需求,即便这么小的一个领域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你想想其它领域,例如零售,市场空间能有多大?

说到零售平台我们自然首先会想到淘宝和京东,实际上这两个PC时代的产物已经过于复杂,门槛过于高,他们对五环外和农村市场的人是非常不友好的,否则也就没有拼多多什么事情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中国市场的网络化机会依然空前巨大。

(3)连接端

前面谈到的自由分发机制本身就是连接端,在快手,这种自由分发机制可以总结成两个专业词语叫:社交分发(涌现智能分发)、数据智能分发。在快手,这两种分发方式都是分布式的,这是快手的产品哲学所致。

同样的,它的竞争对手抖音主要以数据智能分发为主,而它的分发哲学是集中式的,不过从2020年开始,抖音也在加大力度实现基于数据智能的分布式分发。

其中,社交分发其实主要就是订阅主义,快手早期领先的地方就是将订阅主义和深度学习糅合在了一切,不过订阅主义的模仿门槛实在不高,大家都可以学习,抖音很快就能赶上。

注:

[1]文中灰色带引号字体为媒体对快手相关成员的采访,包括捕手志在2017年和2021年两次采访快手天使投资人,五源资本合伙人张斐的原文摘抄;宿华从2016年到2020年在各种场合的演讲内容摘抄等等;

[2]使愿价:使命愿景价值观的简称;

[3]被看见后的变化,你可以阅读《被看见的力量》一书;

全文未完,还有《快手启示录(二)》《快手启示录(三)》和《快手启示录(四)》...以下是全文总体结构:

知识星球会员

知识星球“成功商业启示录”已更新企业:贝壳20万字,字节跳动30万字,快手17万字,微信红包3.8万字,完美日记7万字...

以下是拟更新目录:

贝壳启示录,已更新20万字原创;

快手启示录,已更17万字原创;

抖音启示录,已更11.2万字原创;

完美日记启示录,已更7万字原创;

字节跳动启示录,更新中;

微信红包启示录,已更3.8万字原创;

哔哩哔哩(B站)启示录;

拼多多启示录;

美团启示录;

李子柒启示录;

淘宝启示录;

阿里启示录;

蚂蚁金服启示录;

微信启示录;

腾讯启示录;

Amazon亚马逊启示录;

苹果启示录;

Google谷歌启示录;

Netflix网飞启示录;

美的启示录;

Facebook启示录;

京东启示录;

Intel英特尔启示录;

微软启示录;

耐克启示录;

滴滴&Uber启示录;

Airbnb启示录;

携程启示录;

乐高启示录;

大疆创新启示录;

比亚迪启示录;

星巴克启示录;

茑屋书店启示录;

无印良品启示录;

迪士尼启示录;

茅台启示录;

可口可乐启示录;

华为启示录;

李宁启示录;

高瓴资本启示录;

红杉资本启示录;

泡泡玛特启示录;

任天堂启示录;

《唐人街探案》启示录;

漫威宇宙启示录;

巴菲特思想启示录;

查理·芒格思想启示录;

杨国安思想启示录;

艾伦·马斯克思想启示录;

王兴思想启示录;

黄峥思想启示录;

段永平思想启示录。

看快手点赞关注扣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