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ks业务下单平台_QQ空间说说评论购买

网络 2022-06-23 11:20

文|龙红梅

来源 |潇湘Fin

内容创业风生水起,但现在重新进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前两天和朋友聚会,她谈到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公司有一个公众号,不知什么原因已经积累了5万粉丝,粉丝数量还会继续被动增加。本来想做点公司业务相关的事情,结果一发文章,每天都掉上百个粉丝,吓得公司不敢碰这个公众号。

没有基础粉丝,内容创业一定会成功;内容创业也不会靠资金成功。

据业内人士统计,300万月活跃公众号还不到募集资金的03%。随着行业的成熟和资本的逐渐退潮,行业融资难。如今,想要在内容创业大军中脱颖而出,想要取得积极成果、实现成功更是难上加难。潇湘财经分析师龙红梅对2015年至2016年募集资金的自媒体进行了统计,发现目前51个自媒体公众号中有20%以上被废弃。

无论是流行图文、短视频还是音频,我们似乎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即内容创业时代,粉丝已死。

一、江湖内容,悼念一片

粉丝疲劳现象早在2016年就出现了,当时内容创业刚刚流行。当时,流行的papi酱开始转型,走MCN之路。这种现象可以得到证实。直到最近还很少有papi酱的资料。

大号也是一样,走路要小心;更别提草根小号了。目前,内容创作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下(见下图),主要以广告收入和自营广告为主,以活跃用户数衡量;另一种主要的货币化方法是电力。生意是以粉丝的转化为基础的,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粉丝的态度。

让我们来看看内容创业的常见领域发生了什么:

1、 音频域。 Himalaya和Get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音频创业方式,前者更受欢迎,所以音频追求“量”和“饱满”。据悉,喜马拉雅目前拥有超过4.7亿用户,但付费用户不足1\10人。它采用“会员可以分享大部分内容,只有极少部分内容需要额外付费”的通证模式,即内容创作者的内容降低了单价,只有粉丝数量竞争然而,在如此低价的策略下,显然仍有超过 90% 的用户无法转化,足以说明粉丝变现的难度;

在数量上取胜的喜马拉雅依然如此,但精英阅读呢?有媒体报道称,付费用户的开放率低于30%,这意味着对于用户而言,他们获得的音频课程是休闲用品而非必需品,这让粉丝们日复一日地继续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当然,获取也有策略,似乎从获取的价格营销体系中可以看出一些对粉丝转化的担忧。比如之前199元一节课,现在推出了4.99元听书、19.9元学9门课等低成本竞争策略,减少学习和吸引粉丝的成本,但仍然只能换取2%转化率的目标。当粉丝为知识付费时,他们显然比前两年更加理性。

2、 视频域。由于受技术、资金、创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影视剧等长视频的进入门槛较高。能被PGC和UGC大量进入的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和视频直播。火爆的“七华说”5月推出“七华说病”。马东在节目“做”和“不做”之间辗转反侧。一个老牌经典节目也面临着“IP老化,口碑和用户下滑”。短视频粉丝对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更高的要求,但粉丝的变现也需要视频制作的精准度。所以像抖音这样生活氛围浓厚的沉浸式短视频,虽然吸引了神器的粉丝,但是粉丝的变现率不高,粉丝的粘性也不是很高。

3、 图形字段。比如公众号、传统媒体等,除了广告变现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支付课程、信息等知识,但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南方日报》 《都市报》等传统媒体亲自攻破了付费墙。事实证明,虽然粉丝热爱内容,但现实却难以实现。对于公众号的课程,通常需要群体营销。据一位社会专家介绍,他在微信上有4500多个朋友,而他通常只联系一百个人。微信上有数百个不同的微信群。但都处于被屏蔽状态,微信订阅号一天也只关心几个。只要是在朋友圈卖东西,一般都会被屏蔽。一个社交频繁的人还是这样,可想而知大多数“粉丝”的日常生活。对于这些创作的内容,不取消关注不代表你会关注,你不感兴趣的内容迟早会被“僵尸粉”取消,只是时间问题。

人与人相聚,物与物相聚。在内容创业时代,信息过剩,粉丝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对于大部分IP来说,粉丝死是正常的。毕竟,即使你关注了 200 个公众号,也只有少数几个能够真正产生粘性。

二、粉丝死了,折射出内容创业领域的“大”病态

综上所述,内容领域的粉丝一般都有这么几张死脸:

首先,有活跃的粉丝,但粉丝转化转化难,难以产生真正的价值,与“死粉”没有太大区别;

第二,纯僵尸粉关注产生内容的账号,不关注内容;

第三,产生内容的账号连关注度都没有,很难引起关注。

死老鼠影响风水吗_死飞黑粉配色_死粉对账号有影响吗

大多数新进入者通常会被第三类死亡阶段所阻挡,因此难以坚持;而通过购买账号或炒作获得的粉丝流量,往往掌握在二类死期粉丝手中;大多数倒闭的内容创作者和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第一种,对粉丝来说既可恨又充满希望。

981公众号量子云被汉业股份收购。粉丝总数约2.4亿,其中38亿的初始估值引发网友争议。不管后续如何,从量子云的收购中可以看出,粉丝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是宝贵的。那么,如此珍贵的粉丝经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主角疲劳呢?

1、内容并没有形成和星星一样的联系感。 “粉”字出自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追随者多为明星或行业名人。但是,大多数内容产品充其量只是影响者,而不是明星。

在内容创业领域存在一个悖论。有才华的人的课程不一定会受到粉丝的欢迎。比如王思聪的娱乐问答就价值10万元,而教学课程价值数十美元。这是因为知识本身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知识的付费受到三个关键量的影响:(1)内容;(2)教学风格;(3)学习效果。内容)课程过于死板,成功能力内化需要很长时间。粉丝接受知识 但是像王思聪这样的娱乐知识缺乏实用性,不能长时间吸引注意力,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粉丝的新鲜度会降低,粘性也不会很高。

2、内容创业者自己“伤害”了粉丝,毁了他们的IP。无论是“紫海”、KOL还是网红,过分强调人性化设计取代内容品牌的效果,虽然IP集聚的光环在短期内可以大放异彩,但这样的人性化设计一旦出现问题, IP 将失去作用。这种玩法在内容创业领域随处可见,但也发现最终的结果在内容创业的世界里是公平的。去年,罗永浩的创业课停课,papi酱社区没能办到,所以很多人站出来质疑两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但看着罗振宇的收购,却是另一番景象。即便李想的业务内参不收费,他拿到的业务依然火爆,用户地图更加清晰,内容创作更加完整。

3、市场供需关系,后来者盲目入市,但差异化产品很少。听说抖音不错,就玩了抖音;听说内容创业者可以“逆袭,月入10万元”,我就扑了上去。既不分析平台特点,也不深思内容的调性,更谈不上内容创作成名前的长期寂寞,更谈不上粉丝的营销维护,内容无差异的产品往往只坚持一个月。 ,看到没有利润,也没有粉丝涨,我就放弃了。内容创作不再是稀缺的东西,粉丝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必90%的公众号都踩过这种雷,还没成功就死了。

4、从内容提供到内容生成,没有闭环的销售链,尤其是缺乏售后服务。如前所述,内容创作的收入来源,除了广告,其他方式都需要与粉丝深入沟通。在其他变现渠道做得不错的内容创作者,大多以宣传和售前服务为主,而售后服务相对欠缺,尤其是在电商和知识付费领域。主打生活美学的《一》是一个成功将内容转化为电商的IP,但其售后服务却广受诟病,就连创始人也不得不澄清,自己的未来依然是媒体。在这方面,笔者也吃过亏。当时我就在专业优品上买了一件专业服装。因为包裹未能到货,我在后台联系了几天都没有得到回复,直到我直接联系客服告知退货和退款才得到这个公众号的关注。可见,销售链闭环的缺失对粉丝的伤害也是很大的,这也是嫁给京东成为线下店的原因之一。

papi酱转型为MCN,办公室里的小野也在做矩阵运算。 MCN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粉丝疲劳带来的内容创作压力。然而,专注于在线是不够的。粉丝需要内容平台或IP对其进行深度关心和解读,也需要完整的服务链。相信微信公众号已经多次改版,特别是增加了与粉丝的精准互动。数据监控功能也考虑到了创作者在粉丝累了之后的尴尬境地。

当然,在内容创业的洗牌期,内容创作者也应该学习今天的新零售理念(线上线下结合,增强用户粘性)。

【结束】

潇湘财经(微信ID:XiaoxiangFin):泛金融新媒体,专注于金融科技、区块链、新经济等《财富人生》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创业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