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一年多来郑大爷卧底写5万多“防骗日记”友人买保健品被骗他决定揭骗局

网络 2022-10-15 03:08

去年1月,郑大叔得知老朋友正在参加保健品推广讲座。他还在家里买了各种保健品。他相信保健品营销人员的宣传,买了几万元。郑叔很不解:“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保健品的推广你怎么信?”

保健品宣传中隐藏着什么样的花招?郑叔决定亲自去看看。他经常参加保健品讲座,进行“卧底”活动。晚上回到家,他在日记本里记下了当天讲座的内容,慢慢地体会到了销售的“套路”。

一年多来,郑大叔写了五万多字的“反诈骗日记”。昨日,他向媒体曝光了自己的日记,希望提醒更多老年人不要相信保健品的销售骗局。

一年多,郑大叔卧底写了5万多字的“反诈骗日记”

朋友买保健品被骗,决定揭发骗局

“我要揭发杨家坪附近的保健品销售骗局……”近日,76岁的郑强(化名)进入慢讯-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希望揭穿保健品销售骗局.

退伍后,郑先生在重庆一家建筑厂当工人,几年内还担任该杂志特约记者。“因为我一直是一名记者,所以我非常热衷于写文章。” 他说,去年1月初,无意中得知一位老朋友正在参加保健品推广讲座。他一直有购买保健品的习惯。营养液从密粉到上万元,甚至一些保健品声称可以治疗肿瘤。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哪有这么神奇的保健品!” 于是,他决定亲自参加保健品销售研讨会,看看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老人如此受骗,甘愿受骗。

去年1月7日,郑先生在朋友的陪同下,第一次在杨家坪阳信宾馆参加了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

曾有朋友受骗,郑大叔下定决心要揭发保健品销售骗局

卧底一年写5万字《反诈骗日记》

“说是健康知识讲座,到头来其实是卖保健品的。” 郑叔说,去之前,他决定把当天的讲座内容写在日记本里。

郑叔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本,记录了他今年参加的各种保健品销售讲座。上游慢讯——重庆晚报记者看到,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讲课场景,用红笔突出了骗局。“从去年1月7日到现在,我每周上四五堂课,从两三个小时到半天甚至一天不等。” 他说,这本日记至少有五万字。

在1月7日的第一堂课日记中,郑老师用钢笔写下了这句话:“上午开会,我立志只懂知识和健康事,绝不上当受骗。” 他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一年多来,我参加了数百场保健品讲座,但从未买过任何保健品。

老人越来越聪明了。他们只收礼物而不收药。

郑大叔说,拿小礼物来吸引老人免费领取是一种常见的保健品推广方式。只要有免费的礼物,老人就会越来越多。而且,这类讲座通常采用“短、平、快”的节奏。讲完后,马上换个地方继续下一个。连续上课半个月以上算作“马拉松讲座”。

“受骗与教育无关,有的老人还是教授,都来听课,反而条件越好,越怕生病。” 郑叔说道。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上当,大多数人只听课不买保健品。“现在老人们也看了新闻,上岗后也越来越聪明了,但也有一部分人还是花了不少钱。” 郑叔说,他亲眼看到有人一口气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保健品。

说起一年多的“卧底”,郑先生感慨地说,因为自己也是老人,所以能理解对病死的恐惧。现在他站了起来,因为他在被欺骗后看到了太多的惨痛教训,有为老人说话的冲动。

郑大叔参加保健品销售研讨会收到的免费礼物

欺骗、恐吓……保健品“坑老”有套路

从去年1月7日到昨天,郑大爷通过厚厚的日记,也体会到了一些参与活动的老人的心理状态:一是希望保健品能治好身体疾病,甚至是心脏病。癌症等;二是害怕,参加活动的老人大多身体有病,害怕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第三,从众心理,郑叔每次听的讲座,从几十到三四不等。上百人,以后总会有人买药的,看到别人买了,自己也买了自己试试。

那些所谓的保健品营销套路,郑叔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翻看日记,每一场比赛都是一场骗局,很多非正规保健品的营销人员都有一套习惯性的‘坑老’套路。”

例行程序 1

打家庭牌贴近老人

“用的最多的就是打家庭牌,那些推销员最会这招了,叔叔阿姨都很甜。” 郑叔说,有一次他在志冈大道听讲座,进门就有人送来茶水。推销员开始为他的不幸哭泣,声称他的父母病重并瘫痪。吃了他们的骨粉后,他们奇迹般地康复了,可以顺利走路了。连哭着卖着,老人们都被感动到有人当场掏钱。药物。

如果这招行不通,售货员就会扑通一声跪下来喊大家“爸爸妈妈”,现场的气氛让不少老人家感动不已。也有推销员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使用缠缠绵绵的方式。郑叔深有体会。售货员每天打个爱心电话,偶尔也能看到一些果子:“比服侍父母还热心,说到底,就是老爷子快骗钱了。”

例行程序 2

免费赠送小礼物引诱老人

另一个有效的技巧是免费赠送小礼物来引诱老人。“这招会贯穿整个讲座,从头到尾,我都会用一些免费的礼物来诱惑老人。” 杨家坪重白楼里有讲座。第一天参加免费鸡蛋,第二天,面条,第三天吃油,很多天后,会有人被困在里面。

郑叔家有一些免费参加讲座的礼物,比如面条、鸡蛋、食用油、蛋白粉、刀具等等。有的讲课,会记录老人的职业、收入、病历,记清楚。之后,有针对性地引诱老人购买保健品。

例行 3

冒充专家名医骗老人

冒充“专家”、“名医”欺骗老人也是惯用伎俩。郑大叔曾经参加过一个卖风湿心病胶囊的“名医”,还自称是祖传的方子,但是当有人问起一些风湿病的常识时,“名医”却答不上来。“也有‘专家’吹嘘自己能治高血压、冠心病,甚至能治肿瘤,都是假的。” 郑叔说道。

去年9月,郑叔在日记中记录了一次演讲。被誉为贵州某药企的金钗石斛,百年难得一遇的“稀缺资源”。“后来查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是骗人的伎俩。”

常规 4

放视频图片吓唬老人

恐吓也是销售人员常用的策略。“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推销冠心病的保健品,他开始在大屏幕上放一些殡仪馆的视频,还有医院里悲惨病人的照片。老人们看到这一幕,很快就被吓到了。已经。”

去年10月,在一次关于卖眼药的讲座中,郑叔一坐下就被要求检查眼睛。不到一分钟,这位所谓的“医生”就断定他得了白内障,并威胁要失明。“一听就是胡说八道。”

郑大叔的好友黄刚告诉上游慢报-重庆晚报记者,部分重病老人将被列为“重点客户”。一有保健品促销,就十几个电话催促他们参与,不去就用短信“轰炸”。

郑大叔卧底写的“反诈骗日记”,用红笔突出了里面的诈骗

点评:孤独寂寞的老人最容易上当受骗

目睹了各种“打老”套路后,郑大叔觉得,老人之所以购买保健品,不仅是因为对保健品的期待和顺应,更是因为老人心中的寂寞。 . “很多老人参加活动,不买药,不带礼物,只是规划一个喝茶的地方,布置一个龙门大阵,热闹热闹。” 他说,不少保健品企业也抓住了这一点,纷纷款待老年人。有些人是孤独的孤独的老人是最脆弱的,当他们的孩子不在时他们会采取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权益?重庆智坤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敏表示,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老年人切不可贪便宜,更不能相信保健品所谓的奇效。如有欺诈,可向食药监局投诉;如果遇到诈骗,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保健品 社会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