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维护权益为幌子的职业代退,反把用户推入更深的圈套,这种阴暗产业到底有多惊人?
消费者的惨痛经历
卡卡原本打算请人帮忙取消民宿预定,但对方建议他直接通过平台处理。过了七天,预定取消没有成功,代退服务的人开始不回复信息。卡卡因为生气就大声责骂,最终才拿回了代退的费用,不过民宿的预付款却全部损失了。珍珠要退掉飞机票,找代退帮忙,没想到对方竟然谎称“乘客已经去世”来骗取退票款。王先生被代退以“有法律专家团队”的名义骗走了4.9万元,幸好警方出来帮忙,把全部钱都追了回来。
代退广告随处可见
社交网络上到处都是“专业代办退休”“快速实现维权”的宣传信息,相关讨论区的留言里也充斥着“代办退休”的隐性广告,这些广告吸引了不少人,记者试着通过预订酒店的方式联系代办退休人员,发现这类广告确实能带来大量访客,很多用户就是被这些宣传吸引,最终掉进代办退休的圈套。
代退手段层出不穷
知道酒店取消预订的流程的人,会利用举报公司总部、散布不实言论来施加压力,要求支付大额费用或累积点数作为补偿。这些人还会编造假的医疗记录等证明,以紧急状况为由申请取消,使酒店感到既烦恼又无计可施,为了维护名声和评价只能妥协了事。
代退骗局套路多
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分三个步骤来获取收益,这是“真代退”的操作方式。“假代退”手段更为简单,用“低手续费”“保证办理”作为吸引手段,收取定金或者押金,然后就消失联系。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个人都有可能蒙受财产损失。
黑灰产业链屡禁不止
很多“职业代退”的情况无法被直接判定为违法,比如代退者与酒店交涉、吵闹迫使酒店妥协,这些行为本质上属于协商,只是不够合理,但并不违法,因此缺少主动打击的理由,监管起来很困难,导致这个产业链得以持续存在,最终损害了更多消费者的利益。
专家建议与提醒
中国社科院大学刘晓春老师提出,网络直播和社交平台上要严格管理“职业代退”的虚假宣传。用户不要轻信这种走捷径的方式,最好直接与企业沟通,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这样做才更稳妥可靠。
当朋友们碰上商品取消订单的麻烦时,会选择相信代为处理的人,还是决定亲自和商家沟通解决呢?建议大家点个赞,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咱们可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