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夕夕减价只剩百分之一,好比马拉松快到终点时被绊倒,表面看来不远了,但不知还要费多少劲!很多人都在这个环节卡住,到底还要请多少人帮忙减价才行?咱们一块儿研究研究。
砍价基本情况
拼多多的免费拿货活动很受欢迎,很多人都参加这个活动。要成功砍下一件商品,通常需要五十到一百人帮忙,有些物品需要的助力会更多。比如价值较高的电脑,参与砍价的人数可能要达到上百。而像钥匙链这样的小物件,需要的帮忙人数相对少一些,但也至少要有几十个人。
讨价还价刚开始的时候进展迅速,效果显著。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讨价还价的过程变得缓慢,进展艰难。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最初能够轻易地砍下几十元,而到了最后,每个人只能争取到几毛钱的优惠。
金额与人数关系
讨价还价的人数与物品价格联系很紧。通常情况下,物品价格越高,参与讨价还价的人就越多。一台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和一个价值50元的保温杯,前者需要讨价还价的人肯定比后者多得多。
有个例子,一个人想要减价一部价值两千元的手机,最终价格只调整了百分之一,为此他发动很多人帮忙,最终才完成。另一个人减价一个只需三十元的小玩具,当价格调整到百分之一时,虽然比前者容易些,但也花了不少力气。
剩余0.01%所需人数
即便商品降价到只有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一般也需要大约十个人参与才能最终成交,有时甚至需要更多参与者。原因是越是临近尾声,每次争取到的降价幅度非常小。曾经有个买家试图砍价一台价值1500元的平板电脑,在价格降至万分之一时,他召集了十五个人才凑够所需的折扣。
而且当剩余0.01%时,若想邀请老客户,每人大概只能获得1分钱或0.1元上下,这表示要筹集到所需资金,就必须邀请许多老客户才行。
砍价时间限制
拼夕夕减价有截止期限,并非能够无限期地持续。要求在一天之内完成所有减价操作,否则先前付出的努力都会失去意义。举例来说,有位顾客要减一件价值八百元的服饰,联系了许多人帮忙,眼看就要达成目标,不料超出了一天期限,进度被归零。
这就需要参赛者在限定时刻内迅速找到帮助,否则之前的努力都会白费。
新老用户砍价差异
新注册的顾客讲价的意愿更强一些,邀请新顾客帮忙,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有个顾客想减掉一台相机的价格,刚开始请老顾客参与,进展很慢,后来吸引了一些新顾客加入,立刻降了不少钱。
新客户确实不太好找,很多人身边的人新客户不多,常常需要请老客户帮忙,这样就加大了谈价的难度。
计算公式与实际差异
估算讨价还价成功的人数,依靠相关公式未必精确。比如,若最终保留14%,推算出还差28元,假设全部是老客户参与,按理说需要2800人。然而现实状况纷繁,新老用户构成、平台政策等因素都会造成差异。
先前有人算过要请多少人,后来邀请的老朋友数量不少,他们贡献的优惠金额却不高,最后不得不请远超预算的人数才完成。
各位在拼多多进行砍价活动,当价格降至0.01%时,总共邀请了多少位朋友最终成功帮忙了呢?这个活动过程,你们认为是比较简单,还是相当有挑战性呢?请尽快在文章下方留言,讲述你们的实际操作感受,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