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原本是人们畅所欲言的平台,但现在网络上的公众意见却经常受到不实信息的影响,发起者和由此带来的后果都发人深省。
舆情起因
这类社会事件原本就吸引公众关注,网络上的恶意炒作更使其迅速发酵。有人通过购买虚假粉丝来伪造人气,却没意识到这种虚假数据无法引发真正有效的传播。不实信息与事件热度相互推动,导致舆论像燎原之火般快速扩散。
平台管控难点
微博虽然设有识别机制,可以分析账号行为、IP地址和使用设备来判断是否为水军,能够找出一些明显是机器操作的水军。但是,要找出背后操控代刷的人,对平台来说非常困难。这种情况让网络水军得以继续存在,继续破坏网络环境。
“大V”推波助澜
微博上拥有大量关注者的知名博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凭借专业学问制作文章、提供解答、实现价值转换的人;第二种则是没有自主创作能力的商业推广账号。部分商业推广账号为了增加关注者数量,不在乎事实情况,会对事情进行片面阐释,在教师对待未成年的负面消息传播期间,就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网络暴力危害
2019年10月14日,有人忽然遭到网友猛烈攻击的留言和私信谩骂。名人转发“网络小透明”的微博,煽动网络欺凌。隐私信息被挖掘,个人经历被恶意揣测、诽谤中伤,严重干扰了当事人的日常生活。
热搜背后利益链
当事人芒果在起诉时试图找出引发网络热点的幕后操控者,通过添加微信营销账号来获取服务价格,这一过程牵涉到数家知名的MCN组织。某机构的负责人详细说明了网络热搜资源的配置方案,并且坦承雇佣了网络水军来制造“真实用户评论”,这些评论的内容方向由明星团队来决定,其根本目的是追求明显的商业利润。
营销号动机
某些自媒体迎合网民不满,采取偏颇的解读方式,树立对立观点。他们无视基本准则,煽动网络攻击,目的在于获取商业好处。这种只顾赚钱的做法,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大损害。
人们想知道怎样才能有效整治网络上的假扮用户和恶意宣传账号,使网络空间更加健康,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内容不错,请支持一下,多加点赞,也帮忙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