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知名的互联网筹款平台原本旨在帮助病人渡过难关,不料因为管理上存在缺陷,并且审批过程过于松懈,结果被推到了公众讨论的中心,这情况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运营乱象曝光
最近有个视频揭露了水滴筹存在管理问题。那些负责线下推广的“收款顾问”冒充“志愿者”,跑遍了全国四十多个城市的中心医院。他们把每个可能需要捐款的病人都盯上,这种挨家挨户的方式让医院里的患者非常烦躁。等捐款任务结束后,有些员工又向病人推销保险,说现在买划算,把慈善平台变成了卖保险的地方。
审核形同虚设
事情发生后,新快报记者借助伪造的医疗记录来检验网络募捐渠道的审查流程,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募捐请求就迅速通过了审核。平台随后的做法仅仅是持续提示记者传播募捐链接,却并未对申请内容进行深入检查。尽管配备了专人负责指导填写,但并未对申请者的资料做额外确认,甚至允许先发布募捐信息,之后再逐步补充必要的证明文件。
招聘仍在继续
到12月五号,网上还能看到许多招募水滴筹线下募捐指导的岗位,这让人感到不解,明明已经公开了管理上的缺陷,平台却还在大量招聘,这是要继续推行这种不合规的操作方式吗?还是根本没把审核环节当回事,只想赶紧增加人手去拉取更多捐款?
提现与服务规则
客服表示,在他们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客户几天就能凑到一万元钱,病患用身份证号随时可以取出钱,而且平台不收手续费,但是水滴筹的《用户协议》上写明,捐赠者在捐助之前必须先注册,并且同意协议和隐私条款,看起来平台是为了快速增加用户数量才把审核标准放得很松,结果却没顾上管用户信息是不是真的,还有钱是不是用对了地方。
盈利途径探究
水滴公司声称水滴筹大病筹款不收取服务费用,但作为商业实体,它必然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利润。调查人员注意到,捐款界面会展示“大病互助权益”的商业推广,并且轻松筹会发送引导用户购买保险的信息。利用筹款人社交网络进行传播的电商模式,是平台获取新用户成本最小的宣传方式,这也表明平台急需运营资金。
法律风险分析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表示,轻松筹和水滴筹互助平台进行广告宣传时,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声称个人出资3元就能获得30万元的大病互助资金或保险费用,这种宣传方式是虚假的,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公益筹款平台的信誉。这种平台宽松的审核标准和不规范的运作模式,可能会在未来导致更多的法律问题。
各位认为,怎样调整这些网络募捐渠道才能切实维护病患利益,重建大众对它们的信心呢?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见解,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请予以点赞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