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游戏陪玩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消费领域,参与者愿意为此支付费用,提供服务的人也能从中获得收入。但是,在这表面上的兴旺景象中,隐藏着不少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陪玩行业兴起
近些年,游戏陪伴服务领域增长很快。玩家为了获得更佳的游戏感受和互动交流,乐意花钱请人一起玩。部分从业者依靠精湛的游戏水平或者有特色的表现吸引顾客,赚取的钱很丰富。例如在几个流行的游戏陪伴平台,每月收入超过万元的陪伴者很多,一个巨大的新兴消费领域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来了。
陪玩服务形式
游戏陪伴有多种模式。有些只是陪玩家玩游戏,给予技术帮助;有些则通过声音、交谈或形象吸引顾客,实施网络陪伴。在陪伴的主页里,有游戏等级显示、声音试听和生活动态等,顾客下单的过程显得很清楚。例如某个平台上,一个刚注册的账号一分钟后就能收到七八条私信,询问是否同地,还说到充值组成CP解锁奖励等。
收费暗藏玄机
有些游戏陪玩不公开收费,多靠熟人介绍缴费来建立联系。记者冒充陪玩者加入“陪玩招募群”,管理员随即递来一份“收费标准”。当记者说自己年纪小,对方却说可以借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加入,并承诺能接到订单,还展示了收入记录。对于游戏技术不行的顾虑,管理员建议去应聘“游戏声播”职位,并且教如何引导客户多花钱。
绕过平台监管
为了躲避平台抽取的分成,陪玩人员会想方设法让顾客添加到个人微信,例如先让玩家报出微信号,然后假装不加,私底下完成添加,或者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语音通话时交换联系方式,以此绕过平台限制,部分平台虽然能够屏蔽一些违规行为的代称,但是新的谐音、符号不断出现,监管起来非常困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消费缺少保障
购买服务时,消费者付款后却得不到后续支持。网上,很多人抱怨花钱找人代玩游戏,结果账号物品丢失,联系渠道也被断绝。小李花费大量金钱,却感觉非常不愉快;小陈在某个应用里被设计陷阱,送出礼物后还要被迫花钱。这些状况导致用户利益无法得到维护。
行业亟待规范
陪伴需求确实存在,但游戏陪玩行业必须处理好消费与合规的关系。玩家希望行业界限清晰,实名制度严格,同时要求收费标准公开,售后政策明确。只有这样,这个行业才能持续稳定地进步。
大家认为游戏陪玩行业该如何规范才能让玩家更放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