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身份登记的手机卡竟然成了犯罪活动的温床,这种小小的卡片隐藏着严重的风险,值得我们认真审视。接下来,我们将仔细考察犯罪集团是如何进行微信号买卖的整个流程。
卡商链条开端
非法售卡者处于犯罪链条的开端,一张没有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卡看似不起眼,却能够用来注册几乎所有的下游应用程序账号。在犯罪圈里,这些账号变成了违规使用的工具,从而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价值。4 月 20 日,记者尝试搜索“微信养号专用工具”,屏幕上出现了大量售卖微信账号的广告。这些账号的来历,极有可能与非法售卡者提供的非实名电话卡有关。
号商售卖微信号
号贩子出售的账号很多都是注册时间超过半年的旧号,他们依据账号的注册时长、朋友圈内容、实名认证情况、绑定的银行卡以及好友数量等要素来决定售价,新京报的记者注意到,那些使用时间长、好友数量多且都是真实粉丝的微信旧号,价格能够达到两千元,如果好友是经过筛选的特定人群,价格会更高,这种可观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许多人加入非法产业链。
养号成本与收益
用十元面值的电话卡登记微信新账号,等号码商“培养”半年后,大约能卖到一百元左右。号码商借助群体控制软件来操作,花费不大。要是再请“材料商”帮忙绑定身份和银行卡信息,就能“培养”出价值两百到三百分的老账号。这种投入少收益高的做法,吸引了不少不法分子纷纷效仿。
平台打击策略
微信自 2013 年 12 月开始,根据国家实名制规定,不再允许通过 QQ 等途径注册,新用户必须使用手机号码进行登记。在这个过程中,用于管理账号的自动化工具成为微信判断账号是否异常的重要依据。一旦官方接到相关举报并查证,就会对使用这些非法工具的账号进行处置。平台加强监管十分必要,否则不法行为将会更加猖獗。
微信号价格变化
微信的封号机制改良后,账号的价格就上去了。2016年1月的时候,新账号只要1块5,旧账号要卖20块。要是用那种批量注册的工具,账号一注册好就容易被盯上,收到“账号情形不对”的提示,然后直接被封。这样一来,搞非法买卖的成本就高了,到了2017年底,那些捣乱的账号注册量就突然急转直下。
黑产案件曝光
有人通过社交平台售卖非法获取的账号和脚本,这是市民反映的情况。这种非法行为表明相关产业依然存在,并且活动频繁。这种产业的存在对网络环境和用户感受造成了很大破坏,相关机构需要加强处理。
如何才能彻底制止黑产账号的买卖行为,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也请多支持这篇文章,帮忙转发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