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账号管理方面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内容制作领域也因此变得充满挑战。现阶段,利用AI技术来构建账号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流程,然而,在此过程中所隐藏的隐患同样值得关注。
AI起号兴起
目前,人工智能在账号创建的领域中表现突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众多平台,都出现了大量使用AI技术来创建账号的实例。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众多社交平台上,关于“AI起号秘籍”的内容十分丰富,AI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账号创建的成本和难度。许多人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此加快账号培育的步骤,这一举措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账号建立方式的诞生。
起号规避审核
平台为了应对AI生成的内容,设置了流量管控和检测机制,并对AI创作的文本做了标记要求。但“起号者”们手段多变,他们频繁运用底部图片替换、图片编辑等手段,轻易绕过了审查。而且,他们还通过减少AI生成频率的策略,比如手动调整画面细节、添加真人声音等,让以AI为主体的账号能够在平台上成功注册。
账号常见用途
账号一旦激活,其应用领域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用于电商的推广活动,借助既有的粉丝基础来销售商品;二是利用私域流量引导粉丝购买课程;三是进行账号的转手交易。部分MCN机构以“内容托管”为名,接管这些账号并共同分享收益。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粉丝量超过几十万的AI账号,买家接手后,通过销售商品和直播等方式实现盈利。
交易隐秘猖獗
南都记者在调查中观察到,一些账号交易平台上的待售账号中,大约有一半是由AI生成或含有AI元素。这些账号主要聚集在注重外貌的领域,粉丝数从几千到上万不等。销售人员也坦言,利用AI创建账号的数量有所上升,在特定领域,买家甚至需要先付定金并耐心等待。所谓的“无主账号”特别受欢迎,这类账号通常由AI创建,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所以这类账号的交易活动既隐蔽又相当频繁。
违规处罚案例
以往不少人都因账户交易触犯了法律而受到处罚。2022年,海爪公司因构建账户交易平台并提供了相关服务,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并被判决赔偿150万元。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参与账户买卖的各方都面临着法律风险,尽管如此,仍有人为了追求利益而冒着风险去尝试。
平台监管之策
平台方面,必须加强AI账号内容的审核,并清晰界定账号属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必须对账号属性进行详尽的分类与管控,保证不同类型账号的流量分配与监管力度相匹配,推动内容创作回到正轨,让AI真正成为助力创作的得力帮手,而不是违规获利的工具。
众人都在探讨,平台应采取哪些手段来更高效地监管AI账号的交易活动?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