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自媒体迅速兴盛,但随之出现的不少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许多未获批准的自媒体随意散播有害信息,误导了公众,造成了不良影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自媒体行业中的种种乱象,并提出相应的整治办法。
虚假信息泛滥
近期,自媒体平台上流传的虚假信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今年7月为例,湖南芷江一段孩子被抢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监控画面看似逼真,引发了公众的极大恐慌。经调查,这起事件实际上是由当地自媒体自行编造并拍摄,目的在于吸引眼球。今年二月,有关上海医疗队物资在武汉遭抢的传闻四处流传,众多人轻易便信以为真,这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敲诈勒索成风
有些自媒体人为追求私利,不顾道德底线,选择了极端做法,走上了勒索的道路。李某宽便是这些人之一,他起初散播负面信息以获取所谓的“辛苦费”,后来则变成了专业的勒索者。他们拍摄了当地多个单位的照片或视频,通过“燕赵焦点”、“邯郸校园通”等平台进行曝光,并使用言语威胁等手段进行勒索。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企业和单位的正常运作。
冒充正规媒体
网络上存在众多冒充正规新闻机构的自媒体,其中“人民通讯”尤为引人注目。该账号在昵称、简介及头像上进行了全面模仿,粉丝量已超二十万,然而大部分粉丝却鲜有人关注。打着维权的旗号,却从事着见不得光的勾当。疫情期间,该账号发布了多条虚假信息,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平台监管不力
平台虽制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执行并不顺畅。以今日的第一条规则为例,它明文规定未获新闻服务许可者不得发布新闻,然而仍有不少用户打着“新闻”的旗号发布各类信息。快手副总裁提到,此类现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机器学习需要大量数据样本。监管不力使得不良信息在平台上蔓延,损害了用户的权益。
网信专项整治
我国中央网信办于7月24日对自媒体领域混乱状况展开整治。此次行动主要针对冒充媒体、散布虚假信息的违规账号,采取了严厉打击措施。众多互联网平台积极响应,加大了对违规账号的处理力度。对于屡教不改的违规者,从重处罚,并对其账号实行永久封禁和列入黑名单。
整治成果显著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整治,效果明显。众多互联网平台共清理违法信息超过六百万条,对将近五百万个违规账号进行了处理,冻结了超过九十二万个“僵尸”账号,还对粉丝数超过百万的账号采取了措施。这些数据表明,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但接下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和保持维护。
自媒体现象给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干扰,亟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大家普遍认为,要根本解决自媒体带来的问题,需要在多个领域增强力度。恳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一起为打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