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职院通报“刷课”
4月20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传来了新消息。他们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修课程管理及异常行为处理的通知》显示,超星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发现,部分学生使用非法软件或第三方服务进行了“刷课”“替课”等违规行为。这些学生的学籍记录已被删除,他们必须重新学习相关课程,这无疑是一种损失。
教务处提醒大家,务必小心防范使用非官方软件刷课,诚信学习极为重要。同时,大家要妥善保管个人账号和密码,防止他人恶意使用,以免自己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类似事件早有先例
“清零”进度并非苏州工职院学生独占。3月29日,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务处在其发布的《关于2022年春季学期公共选修网络课程开课的通知》中提到,一旦系统发现刷课行为,学生账号将被锁定,学习考试也将一并停止。从这个通知可以看出,这种不正当的学习手段已引起众多高校的重视。
在往年的某个时段,比如2018和2019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和济南职业学院的教务处都曾发布了类似的通知。那些参与作弊、代考等违规行为的学生,学校公开发布了他们的名单,并且将他们的学习进度清零。这样的往事不断警示着学生们,“刷课”和“代考”并不是一条可行的路。
五部门意见出台
2022年4月,教育部联合其他四个部门,感到形势紧迫,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严格禁止“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等违规行为,对这些违规行为将进行严肃处理。五部门的这一行动,为高校在线课程管理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该意见明确指出,个人账号严禁外借使用,成绩严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而且,考试内容与答案严禁扩散。这一规定对“刷课”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确保了试图规避规则的学生无处可寻漏洞。
强化学习过程监控
教育部已启动了一系列实际举措,目的是为了强化学习环节的监管。他们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监控方法,而是开始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身份信息和课程资料进行深入监控。通过这种方式,“刷课”等小伎俩便难以隐藏。
在高科技监控系统中,各种如“刷课”、“替课”等违规行为都能被快速发现。一旦发现这些违规行为,相关学生将遭受严重后果,学校会取消他们的课程成绩,根据违规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在档案中留下记录,使他们深刻反省。
违法行为责任追究
参与所谓的“刷课”和“替考”等行为,其严重性不言而喻。一旦这些举动违反了法律,仅靠学校的简单惩戒显然是不够的。相关部门将依照法律进行调查,涉事者将遭受切实的法律制裁,其严重后果不容小觑。
部分学生或许觉得“刷课”只是个简便途径,微不足道,但若违反了法律界限,悔恨将无处安放。学校和法律的惩罚都对学子们发出了警告,提醒他们采用“刷课”这类不正当手段是极其不恰当的。
“黑白名单”制度建立
《意见》建议建立课程平台的“黑白名单”制度。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对提供学分的平台进行记录和审核。那些管理有序、课程质量高的平台会被列入“白名单”,并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布;而那些出现“刷课”行为、课程质量差的平台,则会被加入“黑名单”。
高校在选课时需从“白名单”平台精心挑选学分课程,此举既规范了课程平台的管理,又有效降低了“刷课”现象。我们严格筛选平台,力求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在线学习氛围。
这些高校对“刷课”行为的处罚措施相当严厉,这让人不禁想问,还有学生敢冒着风险去偷懒“刷课”吗?若你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不妨点个赞,并把它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