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改革开放大衣,脖子上搭一条围巾的卡丹先生经过北京街头

网络整理 2022-04-13 04:57

专题:改革开放30年新闻联播

图片说明:1978年,卡丹先生身穿大衣,脖子上围着围巾,走过北京的大街小巷,大家都看着他。李静供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法国人皮尔卡丹应邀访问中国。杂志《服装》,成立第一所专业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设计师逐渐走上世界舞台。

中式服饰慢慢告别了过去单一流行的款式和色彩,营造出“千树万花梨花开”、“乱花渐迷人”的时尚美感。

【皮尔卡丹来了】

1978年,北京。

一个穿着羊毛大衣,脖子上系着围巾,双手插在口袋里的外国人在北京的街道上穿行,路过一群穿着皱巴巴的中山装和旧棉袄的中国人。

摄影师的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经典瞬间,照片中的中国人好奇地看着外国人,仿佛在看外星人。一个穿着厚棉裤,提着一个大帆布包的中国人,摸了摸鼻尖,侧头看着外国人,一脸疑惑,“这个外国人是谁?”

他的名字叫皮尔卡丹,来自法国。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定要确定,照片中中国人的衣服不是深蓝色、灰色就是黑色。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看到了这一幕——中国人都穿着没有个性的蓝衣服,风格相似。远远看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就像一群“蓝蚂蚁”。

皮尔卡丹对中国的感情是从一块中国地毯开始的。中方首席代表方方说,1976年1月,天津地毯厂携产品赴法国参展。卡丹先生看到了一块织有长城图案的挂毯。他非常喜欢它,并说他想买它。中国代表团说不能卖,是做展览用的。

卡丹先生说:“如果我想买怎么办?” 代表团说:“你得去中国卖给你。” 为了购买这块地毯,1978年,卡丹先生第一次以游客的身份来到中国。来到这里后,卡丹先生发现中国没有时尚。他走在街上只看衣服,连男人女人都看不上。

1979年4月,皮尔卡丹正式受邀访华。现任《时尚》杂志社社长周长青回忆说,皮尔卡丹此次访华是因为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做了一些工作,外贸部邀请皮尔卡丹访华。

这位来自法国的“裁缝”改革开放前衣服图片,即将撕开中国时尚的一角。经批准,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中国首场时装设计秀。当时,这是一场仅限中国时尚界和外贸界人士参加的服装观摩会。

在一场临时走秀上,皮尔卡丹带来的8名法国模特和4名日本模特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扭动臀部走秀。身着耸肩礼服的轻松高挑美女与屏住呼吸的蓝灰色制服的中国观众形成鲜明对比。

1979年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幕拉开。1979年4月9日,国务院提出以“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汇率高”加快发展轻工业,服装业名列前茅。

改革前后的图片_庆祝开放改革40年重要讲话全文_改革开放前衣服图片

然而,此时此刻,中国人显然无法从容应对皮尔卡丹带来的视觉冲击。当天去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后来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观察会现场的一个细节:当一位金发美女停在观众面前,突然掀开她的裙子随着她的翻领,台下的人竟然如同巨浪一般,身体向后倒去。“这就像躲避近在咫尺的冲击波。”

就在李安定准备发简讯的时候,《参考新闻》发表了香港报纸的评论,大意是中国人连衣服都不会穿,看什么样的时装秀? . 文章转达,领导人对时装秀和模特不宽容,秀场新闻不得不搁置。

在随后的上海之行中,皮尔卡丹感到空气突然变凉。不仅接待标准下降,接待人员冷淡,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也大大减少。

【“时尚”开启审美】

皮尔卡丹虽然刚来中国改革开放前衣服图片,遇到了一些冷空气,但他大胆独特的服装设计却让中国服装行业的专业人士大开眼界。除了深蓝色、灰色和绿色的中山装套装,他们看到了来自法国服装设计的多彩色彩和款式,也看到了在中国的广阔市场。

1978年后,在“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政策下,政治风气发生了变化。《时尚》杂志社社长周长青表示,外贸部邀请皮尔卡丹访华,意味着从上到下,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衣着。

1970年代,从事摄影工作的周长青说,改革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他们去艺术团给演员们拍照。如果照片里的人在摆姿势,他们回去肯定会受到批评。拍摄童星的服装展示时,只能拍衣服,不能拍头部,否则会受到处罚。

皮尔卡丹带来了时装秀的冲击波,适时表达了政局稳定后人们对穿衣和美的渴望,催生了人们对媒体和服装研究的热情。

1980年,嗅着这股敏感的空气,外贸部样本宣传部一位身材高大英俊活泼的青年宣传员,经过周密策划,搜集了大量信息,向外贸部和经济合作创办杂志《时尚》。这是中国第一本时尚时尚杂志,宣传者是《时尚》杂志第一任社长程天宝。

常听前辈谈起办刊心得的周长青说,办刊的时候,条件很简单,老外经贸部楼道里有个小房间. 杂志创刊时,只有程天宝一个人在杂志里,拿着一支蓝红两色的圆珠笔,一蓝一红,一个写文章,一个校对。

第一本杂志印完后,程天宝就动员同事上街卖东西。第一期印刷40万册,定价0.6元,每季出版,一年出版4册,不设彩印。《时尚》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当时,外媒报道称,这本介绍国际服装服饰的杂志预示着中国政治气候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并评论说:中国《时尚》杂志的出版不亚于比原子弹爆炸。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期《时尚》杂志背面的“剪裁图”,都是当时很多裁缝师和学制衣的姑娘们经常效仿的最好和最新的样片。受《时尚》的影响,1983年,该杂志组织了首届“中国时尚文化奖”,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作品并颁奖。第一位获得第一届金牌的女孩继续在美国的时装设计行业工作。

1985年,《时尚》杂志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合作,利用日语教材,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服装文化交流中心。专业的时装设计师。

到 1980 年代末,新的时尚和时尚杂志开始在中国出现。欧洲的《世界时尚花园》、美国的《Vogue》杂志、日本的《锐丽》杂志相继在中国创刊。这些时尚杂志雨后春笋般涌现,加剧了时尚杂志的市场竞争。

【舞台上的时尚服饰】

1980年代,万物复苏,服装杂志出现,就连中央领导也没有忘记服装工作。更漂亮。

在此之前,中国也有自己的“流行服饰”——军装,这是年轻人最酷的穿搭。在北京,谁有一套“将军”,不仅会招来嫉妒,甚至可能会被抢。改革开放后,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绿色军装顿时消失了。人们需要更多现代服装。

皮尔·卡丹 时装 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