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基于微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决策,你知道吗?

网络整理 2022-04-04 21:58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上很少有产品能像微信一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因此,今天我想根据微信发展中的关键决策提出一些想法。

我分四个部分来分析:

微信发展初期的用户定位:聊天工具。本周讨论最多的问题:朋友圈和公众号的内容生态。微信商业化。在2013腾讯年会上微信实时对讲会有时间显示吗,总裁刘炽平喊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微信商业化元年已经到来。最后,微信几年不活跃,全世界都在说微信老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第四部分:小程序。

每一种产品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在分析微信时,我们不能轻易地说:“如果不是张小龙做微信……”,或者“如果微信团队之前没有做过QQ邮箱……”。

这种推理是没有意义的,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微信的发展与团队此前对QQ邮箱的努力有很大关系。QQ邮箱所经历的尝试,已经成为微信团队战略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经验,加上张小龙自己对社交产品、聊天工具、生态的理解,让微信在短短几年内兴起。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微信的早期定位:聊天工具。

如今,人们基本上每天都在使用微信聊天、发文字、发图片、发语音。从版本开发来看,从1.0到2.0,微信围绕聊天工具完善了基础功能。2.1、2.2、2.5、3.0、<@ 之后 2.03.5 都在做一件事:让大家加更多的朋友。

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聊天工具:阿里有通讯录,运营商有飞聊一聊我聊,360有“语音留言”。这些产品都及时完成了微信在1.0和2.0版本的事情。不同的是,微信在2.1-3.5版本中完成了关系链的建立,建立了今天的护城河:用户关系链。

4.0版,微信欢迎朋友圈和公众号,整个生态已经初具规模。4.2 个视频通话微信实时对讲会有时间显示吗,4.5 个实时对讲,这些都是对聊天工具的简单补充。

5.0版本,微信加入游戏中心、微信支付、表情商店。这三件事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5.第四版微信开始支持全球搜索,6.第一版微信红包诞生,6.5.第二版小程序正式发布。

简单回顾之后,我们进入第一部分,微信作为聊天工具。

微信作为聊天工具,是抄袭还是创新?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微信的“一键通”指的是Talkbox,但要根据用户的通讯录建立社交关系,这里指的是Kik,一款两周内席卷美国数百万用户的应用。,依靠通讯录的关系。

PC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产品与通讯录无关。邮箱有通讯录功能,但是中国人不喜欢用邮箱,也不喜欢给通讯录加备注,所以查找联系人的效率很低。

移动互联网将用户的手机变成了电脑,手机通讯录首次可以被软件平台抓取。当时,Kik 通过抓取用户的通讯录来传播病毒。

但微信一开始并没有这样做,觉得可以用QQ号打通用户关系链。做一个手机软件,输入你的QQ号就可以导入你所有的朋友(如果对方也有微信的话)。可惜这个策略没有成功,最后微信参考 Kik 做了通讯录抓取。

微信在推广“新闻和发言”方面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几年前,当人们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对着手机说话,说什么停下,说什么停下,会很奇怪。由此可见,对讲机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这个功能在当时也面临着交通问题。2011 年的交通费用很高。因此,当Talkbox等产品对音质提出高要求时,微信对语音和图片的质量进行了极大的压缩,因为微信一直信奉为用户节省流量的原则。如今,很多人对朋友圈的图片质量不满意,这也与微信的流量策略有关。

今天,大家都把移动视为理所当然,但不要忘记,在 2011 年,电脑端是大家的主战场。李彦宏还表示,移动互联网只是互联网的延伸。

如果微信也这么想的话,可能无法使用需要付费的语音功能,但团队认为技术进步会降低流量的价格,所以会全部在手机上。

做或不做“消息阅读”?球队也苦苦挣扎了很久。一把手和二把手吵了三天三夜,看来这个策略到今天还是很奇怪:除了微信,iMessage、Whatsapp等其他通讯工具、QQ、钉钉、陌陌都有消息。“ 健康)状况。

你做“地图定位”吗?这是很多用户的心声。记得当时有个外企朋友问我微信能不能用地图定位功能。很多人都会关心这个问题。

微信终于做了这个功能,但是用户可以修改发送地址。这样看帖子的功能就不存在了。我们不想取悦这些无法言说的人,但我们也不想冒犯他们。微信只是在还原现实世界的需求场景。

做或不做视频通话?这个功能在2011年9月就已经准备好了,比朋友圈还早,但是怕运营商压力,要等到2014、2015年才会发布。媒体评论人士一直在说微信的视频和语音通话功能会扼杀手机,但直到今天,微信还没有真正取代手机。

你想做PC版吗?微信直到 2013、2014 年才出现在网络上。它的名字最初并不叫网络微信,而是“连接键盘”。在它的设计理念上,电脑终端只是一个键盘,让你打字更方便。

另外,网页版、PC版、Mac版都不允许账号密码登录,因为微信账号系统背后有一个理念:手机就是你,你就是手机,人在打电话,手机在那里。如果手机没了,所有的聊天记录都会被清除。如果微信允许PC使用帐号和密码登录。用户离开电脑,别人代替你收发微信消息怎么办?

您想同时使用多个帐户登录吗?微信认为账号就是你,你就是账号。这就是它背后的哲学,微信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从这个哲学中理解。

做或不做过滤器?我一开始是这样,后来删了。小龙希望每个人都能以真面目面对每个人。美丽是无穷无尽的东西。小龙有这种让世界回归现实的执念。

微信纠缠了这么多东西,你还以为只是简单的抄袭吗?乔布斯引用了毕加索的名言,好艺术家临摹。伟大的艺术家偷窃。所谓“偷”,其实就是学习对方的好点子,找到精髓。并继续探索这个功能是否对我来说是可取的和可用的。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微信做了哪些创新。比如移动支付,最早的微信肯定是模仿支付宝的,因为支付宝做移动支付比微信早了10年。

支付宝从 2004 年开始蚕食银行,推动使用手机账户完成支付。微信在复制整个移动支付流程的时候,也参考了很多支付宝框架。

微信做了个小改动。支付宝原本有登录密码、支付密码、淘宝密码,由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组成。这样的设计,再加上支付宝的银行卡、余额账户、优惠券、红包、积分宝,对用户来说门槛很高。完全没有微信。该卡默认为银行卡,无优惠券,密码改为6位。

要理解微信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微信最想要的是什么。首先,它最想要的就是卡绑定用户。二是要抓住下沉用户的心。支付宝的早期用户来自淘宝,在所有网民中算是比较先进的。但微信要面对父母、祖父母。他们怎么可能记住一个非常复杂的密码?但是6位数字总是可以记住的。

微信支付首先依赖滴滴打车。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当用户急于下车付款时,他仍然在手机上输入密码。如果某个数字密码输入错误,司机只能关门让用户支付现金,那移动支付就不用多说了。

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微信做了这个小小的创新,移动支付肯定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6位密码上线后,整个支付宝团队都慌了。为了风险控制,原来的密码变得如此复杂。因此,微信现在有了一个 6 位的密码。如果支付宝抄袭,那就彻底搞砸了。但支付宝不能跟风,因为它也看到了趋势。

微信作为内容生态

公众号80%的文章在朋友圈打开。粉丝在公众号看到文章后,在朋友圈分享。粉丝朋友看到再转发,然后回来关注这个公众号,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闭环。如果没有朋友圈,公众号的繁荣也不太可能。靠朋友单聊或群聊传播太慢。

微信订阅号已修改。很多人认为公众号可以轻松下架,但团队真的想将公众号的作者强行强制到另一个平台吗?一定程度上,有些公众号在这里没有获得足够的流量或足够的关注,但微信的最终目的是留住优质的用户、创作者和内容。这就是它的平台价值。

微信今天最大的挑战是能否跟上用户的增长。抛开我和微信团队的关系,我觉得这几年微信确实做得不够好,跟不上用户群的增长。订阅号改版讨论了一年多,现在才上线,可见微信其实有点偶像包袱。

很多人说微信“草草”改版,其实微信想的很清楚。很简单:原来大家看订阅号的时候,有一条消息推送过来,而且标题很吸引你,所以你就会点进去。反正都是红点,未读,都淹没在你的聊天记录里。您只会点击让您兴奋的标题。

当你点进去的时候,你会首先看到顶级公众号。您必须向下滚动才能找到吸引您的标题。点击进入公众号,再次点击查看文章。我从一个吸引我的标题中读到一篇文章,当我真正看到文章时,点击四次的动作太低效了。

用户为什么要订阅公众号?正因为我觉得作者的文笔还不错,所以以后想看他的内容。你真的那么喜欢他吗?说不出来。在某种程度上,你只是觉得我想听听这个人有什么要说的,有时我们甚至“包围”他的公众号,因为我们想骂一个人。

在旧版订阅号列表中,微信希望您将公众号视为朋友。公众号的推送就像朋友给你发消息一样。但在公众号过多的情况下,微信改变了平等,赋予了个人用户更高的权限:让所有作者在用户的舞台上表演。

新订阅号的效率真的很高。以前我们刷订阅号需要点击四下才能看到文章,很多文章都漏掉了。现在,如果您想滑动,只需滑动,如果您不感兴趣,只需向下滚动即可。文章下方有个“好几个朋友都看过”功能,就是把文章的想法告诉你圈子里的人,也是为了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不应该总是考虑微信是否在努力赚钱,是否承受商业压力,或者是否受到竞争对手的刺激。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只要想想微信对它的用户做了什么。这就是它的想法。

微信是摇钱树

这两天在订阅号的改版中,很多人都在谈论微信是否会在信息流中插入广告,但微信本身并不想打广告。早期迫于公司压力,转用腾讯其他产品,但后来骁龙顶住,坚决不做任何内部产品的广告宣传。

但利润压力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微信开始思考:能不能做个优雅的广告?

这些都是优雅的广告。

腾讯新闻和腾讯微博的插件,这两个其实是公众号的前身,为这两个产品带来了不小的流量。

这个应用宝有点狠。微信屏蔽了各种应用的下载链接,但是如果你注册了App Store,就可以跳转回你的应用打开或者下载,这给了App Store很大的支持。

微信群实时对讲有病毒吗_微信实时对讲会有时间显示吗_微信实时对讲听对方说话

据我了解,九宫格的效果不是很好,朋友圈的广告效果也没有那么强,用户看广告的频率还是有控制的。公众号的广告不是腾讯强加给你的,是公众号作者开的。

回到商业化本身。微信最想要的商业模式不是广告,这会破坏聊天体验。邀请了多位战略专家分析,微信想出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商业化战略,就是游戏+表情+电商。

游戏是腾讯证明成功的盈利方式,表情是因为LINE在表情商店赚了大钱,电商更多的是一种不甘的态度。QQ时代,腾讯拍拍没做好,想和微信做电商。

emoji商店出售了几套名人emoji,但现在已经卖不出去了,所以现在都是免费的,但是用户可以打赏作者。中国用户与日本用户不同。日本人愿意为表情付费,但大多数中国用户不愿意。

微信对电子商务也很有野心。2013年,我们建立了电商、卡包、支付三大体系,希望以电商对标淘宝,卡包对标大众点评,支付对标支付宝。

但不是卡包。2012年,苹果发布存折,微信、支付宝纷纷效仿。我参与过这两家公司的卡包项目,产品出来后效果不好。它纯粹是一个设计理想的产品,我还没有发现它给交易环境带来了很多好的变化,时间还没有到来。

电子商务也死了。当时微信想做就近的电商,改了好几个版本。最后发现团队对业务理解不够。怎么做?我做不到,所以我放手了。

其实,做好电商和卡包,还得靠支付。卡和优惠券需要注销和确认。拍拍没用,很大一个原因是当时财付通不靠谱。

因此,微信决定先付款。首先是红包大战。腾讯内部使用的红包是2011年才有的,但微信2013年才将其纳入产品,很多家长级别的人都是第一次使用微信红包。

红包大战让阿里巴巴惊慌失措,但实际上微信红包并没有真正为微信带来这么多支付用户。真正引起微信支付爆发的,是打车大战,卡绑定用户数量大增。

我有一个论点,如果没有支付战,就没有中国今天的O2O繁荣,也没有今天的滴滴垄断,也没有饿了么和美团的战争,更不用说共享单车了。真正让所有创业者不再担心支付问题,轻松完成业务闭环。

微信作为操作系统

说起小程序,我曾多次争论是否应该将其视为操作系统。在此之前,让我列出原生应用程序、小程序和 H5 的优缺点。

小程序其实是原生 App 和 H5 之间的中间解决方案。

原生应用程序寄生在 iOS 和 Android 中。如果你想开发一个原生应用程序,你必须同时考虑不同的操作系统。H5不需要担心平台,只要在浏览器中,但必须考虑浏览器的适配。微信也是一个浏览器,在这个层面上做了很多创新。最近的浮动窗口也是一个小创新。

在说小程序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公共平台。公众平台寄生于微信,提供微信关系链的登录和基础支撑框架。无论是服务号还是订阅号,其实都是一个客服渠道。公众号用户可以直接与这里的客服沟通,电子商务非常方便。

小程序构建于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享受官方平台的账号登录和客服渠道,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小程序平台给予的更多原生接口。微信帮助开发者提取原生浏览器的重要功能,封装成小程序。门槛低,开发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让天花板效应明显。

什么是天花板?每条赛道都有一个最优状态,一旦开发成本低,竞争就会白热化。大家都关注内容和营销层面的竞争,不再关心开发能力的竞争。这是必然的结果。

小程序、服务帐户和订阅帐户形成一个矩阵。订阅号推送功能最强,但小程序获得了多元化的开发权。微信定义的“App”可能是多个订阅号、一个服务号、一个小程序,基本可以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小程序左手赋能商户,右手提升用户体验,希望达到平衡。小程序的成功可以让中国大部分的线下企业上线。

先说一下小程序的逻辑,这和以往所有的微信产品都不一样。

公众号是一个聊天逻辑,如上图,我想在这里买东西,我会在文本框中发一个代码,后台会回复我一个链接,点击链接打开。我和商家的互动,需要先到聊天窗口打开功能页面,至少点击两次。

但是现在商家有一个小程序,我直接点进小程序就结束了,点一下就行了,就是不一样了。

此订阅号修订也遵循类似的逻辑。无论是商家还是公众号的创建者,他们与用户之间原本是即时对话服务的关系,现在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内容关系。

页面逻辑形成后,小程序就是一个具有功能属性的平台。任何企业或开发人员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工具。

微信本来是一个工具,但是当它允许第三方在自己的平台上生产工具时,它就是一个系统。在此之前,商家和开发者只能笨拙地通过聊天来提供应用和服务,实际上效率不高。

这对微信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冒险,它是在自寻死路,因为它一直在谈论跑出去走人。我想本质上不是微信不让你走。微信作为工具的身份,就是做完就想走。只是微信成为“操作系统”的时候,太强大了。用户来来去去后,无法离开微信。

这种与用户的关系是健康的。什么是不健康的?许多重型应用程序的安全感很弱。他们每天都在担心用户流失。他们尝试各种方式来操作、转移、转换和保留。他们整天都在与这些事情作斗争。

因为你不安全,所以你不断地打扰用户。一旦有了一些用户,开发者就不断地想要提取它的价值,吸引新用户,留住他们,并实现他们。

那么微信能为公众号和小程序做些什么呢?单聊群聊一,扫一扫,支付一。他们建立沟通渠道,培养连接线下和线上的用户习惯。这三种赋能使商户信息在用户系统中的传播,实现完整的流通和功能实现,以及产生交易。

淘宝拼命想要社交,因为聊天工具是电商平台最稀缺的沟通渠道之一。阿里想尝试让自己的用户在自己的体系下有纯关系,没有钱的友情,但一直没能做到,因为用户想到钱就想到钱,看到钱就花钱,并且没有办法生成它。纯友谊。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小程序不允许分享朋友圈。既然我们想要赋予权力,为什么不给我们 Moments 呢?

我不能给出答案,但我猜微信是不敢放开朋友圈的。如果小程序可以和朋友圈分享,朋友圈就会变成一种商业圈,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当整个朋友圈都是电商购物和游戏积分分享的时候,大家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这会极大地影响用户的阅读效率。

作为一个系统,微信的规则是什么?在这里,我想就如何做生态级产品做一些观察。

首先,即使是最有权势的人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微信的发展周期看似很清晰,但其实也是边走边看的。我有一个理论:不要用战略和技术制造产品。

国内一些巨头经常做这种事情,一旦做出具有战略高度的产品,80%的产品就会完成。腾讯微博、阿里巴巴交易所、百度读米、百度O2O都是如此。

当一个公司在战略高度做产品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它已经恐慌和焦虑。团队做产品不会很纯粹和耐心,他们会忽略产品的发展规律,总是认为我投入了这么多,为什么不增加用户。他的耐心会变小,可能这个产品已经在路上了,他还得拔苗助长,最后把它活活干掉。

现在很多人都在后悔腾讯微博没做。这不是因为腾讯微博的团队不好,或者他们不努力,而是被放在了聚光灯下,他们很难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情况确实如此。

微信今天也是聚光灯下,大家都在盯着他看。难得的是,微信团队能够应对这种过度的关注和焦虑,然后摸着石头过河,耐心地不发布自己看不懂的功能和特性。

第二个方面是赋权。淘宝就是为小企业赋能,集中流量。百度通过搜索能力为商家赋能,为商家输送用户流量。

但问题是,很多企业天天都在喊“赋能”,他们心里有没有赋能?启用并不意味着我希望你来,而是我想帮助你。一旦平台有了付出的心态,他就能更好的做好赋能工作,流量也必然会来。

但能力是有边界的,微信做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企业聊天工具,我个人认为钉钉其实做的不错,但是腾讯、TIM、企业微信、企业号都没有做好。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在企业环境中,员工和老板之间会存在权利不平等,但微信一直坚持用户平等的思维方式。如果企业微信没有通过这个级别,它就无法与钉钉竞争。

问题是它叫企业微信,在价值观和产品理念上和微信不能有太大区别。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并违反用户习惯,用户就会感到分离。这种分离之后,两个产品的相似性就成了一种负担,这就是它的能力边界。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团队和万能的产品经理。

在我看来,微信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时脑子里没有太多杂念。因为没有分心,最后才真正受益。

就像佛教中的因果循环:

你站得高一点,想得远一点,你会得到更晚但更大的回报。“慢就是快”,这是真理。

作者:陆书深,小红科技COO,微信创始团队成员,产品哲学研究员。研究与实践方向:产品场景与工业互联网企业管理,欢迎讨论交流案例(微信:sheninside)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十二章经典”(ID:myfortytwo)

本文经@42章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网络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团队 微信支付